7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介绍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摄影 詹偲婕
端稳守好全国人民“糖罐子”关键在于稳定糖料蔗种植面积,确保制糖原料的有效供给。发布会介绍,广西认真执行《广西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保护区动态平衡机制,加强保护区管护建设。2022—2024年开展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非蔗作物清理专项行动,累计清理非蔗作物112万亩,恢复种蔗102万亩。2024/25年榨季,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135万亩、同比增加11万亩,食糖产量646.5万吨、同比增加28.36万吨。广西糖料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34个榨季领跑全国。
种子是糖业的芯片。近年来,广西下大力气抓甘蔗品种研发、育种体系建设和良种推广。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完成登记甘蔗品种中,广西自育品种占43%;全区已建有组培苗生产机构(企业)13家、种茎加工厂141家、良种繁育基地170个,每年能够为糖料蔗种植户提供约180万亩的优质健康种苗。2024/25年榨季,全区糖料蔗良种覆盖率接近99%,其中广西自育品种覆盖率达92%以上。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当前,广西已创建3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成23个联合机收示范基地。近两个榨季,累计投入2800余万元支持建设分步式机收示范基地69个,推动建成分步式机收服务点(除杂中心)235个。通过因地制宜推广糖料蔗联合机收和分步式机收协同发展,全区糖料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以上。
广西大力延伸糖业产业链,推动蔗糖精深加工和副产品高值化利用闯出新路子。来宾市建成全国最大的蔗渣环保餐具生产与出口基地,崇左市开发生产甘蔗醋、甘蔗啤酒等新型产品。中粮崇左糖业注射级药用糖项目进入试产,凤糖生化甘蔗植物水“破茧成蝶”,“蔗叶换蔗渣”入炉燃烧试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全区蔗渣、糖蜜、滤泥利用率实现100%,蔗叶离田综合利用率突破40%。
此外,广西还积极探索“越南种蔗+广西制糖”的糖业合作新模式。龙州县、大新县与越南高平省有关地区分别签署合作种植甘蔗框架协议、原料蔗种植和出口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多家制糖企业已在越南发展原料基地约3.6万亩,并开展种植技术交流。2024/25年榨季全区进口越南糖料蔗数量同比将近翻了一番。
下一步,广西将聚焦“良田”强化糖料蔗生产基地建设,聚焦“良种”加快甘蔗优良品种育繁推,聚焦“良机”推进糖料蔗收获机械化,聚焦“良技”推动全产业优化升级,聚焦“良策”汇聚糖业发展新动能。(文 林姗婷 实习生詹偲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