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合作新窗口 “链”接东盟大市场
截至2025年5月,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承接跨区域跨境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
听,在东兴市产业园区的一家公司内,越南籍主播在直播设备前妙语连珠,向东盟消费者推荐家电、首饰等中国商品;
闻,浓郁的榴莲香味从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落地加工企业中飘出,大量东盟优质水果在此“变身”为零食果脯,成为国内食客的舌尖美味;
看,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工人繁忙奔走,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瞄准人工智能和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构建跨区域、跨境的产业链供应链……
当前,随着广西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一个个合作新机遇正在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具象化。据统计,截至2025年5月底,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已承接150家企业155个跨区域跨境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
“打开门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如何打造对外合作的“新窗口”?
1 落地加工激发产业动能
连日来,东兴口岸一派繁忙景象,满载新鲜水果、海鲜的货车从越南芒街一侧鱼贯而入。经海关查验后,这些原材料将马不停蹄运往东兴产业园区,进行落地深加工。
广西金姑坚果产业有限公司内,自动化流水线连轴运转,工人有条不紊地将来自越南的腰果分拣、包装,随后制成零食销往国内广阔市场。
“靠着东兴口岸独特区位优势和便捷通关效率,我们几乎不会为优质原材料的短缺而发愁。”该公司副总经理钟宏巍告诉记者,越南腰果供应充足,公司业务发展稳步向前。
当下,乘着东兴口岸经贸繁盛的“东风”,东兴产业园区正持续释放对外开放活力,将口岸优势转化为经济和产业发展优势。依托来自东盟源源不断的优质生鲜,落地加工已成为沿边产业园区的重要产业动能。
据悉,东兴市落地加工企业由2015年的6家,发展到如今的64家,涉及海产品、农产品、中药材加工等多个跨境产业。2024年新增落地加工企业11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9%。
沿边产业园区作为毗邻东盟的前沿市场,不仅是东盟优品“走进来”的平台,更是中国好物“迈出去”的跳板。
在东兴冲揽工业园中越泰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地清洗处理荔浦芋,这道曾被列为“皇室贡品”的美味,将制成零食运往越南市场。
“在一次展会交流中,越南客商对荔浦芋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想着利用沿边加工贸易的优势,试着生产荔浦芋零食销往越南,没想到销量节节攀高。”中越泰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庆勋颇为惊喜。
随着广西与东盟开放合作平台建设的加快推进,凭祥、东兴等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立足自身优势,持续深化面向东盟的特色产品加工贸易产业体系,打造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的重要竞争力。
防城港境内的十万大山,是天然中药材宝库,全市已种植肉桂、八角、金花茶等中药材香料面积达149万亩。当地正立足优势,加快建设广西东盟中药材香料智慧产业园,打造集中药材和香料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智慧交易、进出口贸易、跨境金融结算和跨境保税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香料产业发展平台。
项目建成后,将构建完善的中药材和香料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建立防城港市乃至全区最大的中药材和香料种植、加工、产销、贸易全产业链发展平台,成为最具沿边特色的中药材和香料产业园。
2 新兴产业释放创新活力
6月27日,走进凭祥产业园的中科阿尔法新一代信息智能制造基地,SMT贴片机正满负荷运转,员工们忙碌着将制作好的手机充电器组装打包发往东盟国家。
这家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和芯片设计生产为主要业务的公司,2024年初便在凭祥投资建设12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面向东盟国家销售手机充电器、蓝牙音箱、蓝牙耳机等科技产品。
“东盟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增强,通过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的交通地域优势,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开拓东盟市场。”中科阿尔法行政主管裴俊英告诉记者,预计今年该公司的年产值将达到5000万元。
数据显示,东盟整体GDP从2022年的3.6万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万亿美元,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带来的新商机,成为国内不少高新技术企业眼里的“香饽饽”。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是这些企业绝佳的“出海”基地。
广西瞄准这一优势契机,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载体,梳理全区与国内重点区域以及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基础,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新兴产业,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在北海铁山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洋能源装备零碳产业基地,广西蓝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已签订多个海内外订单,先进的海工装备借港“扬帆”;在广西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广西龙马管控集团年产10万吨铆焊精密制造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为中国与东盟的装备制造合作注入澎湃动力。
当前,为吸引更多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广西正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等汇聚前沿产业的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产业集群,借势实现产业的向新布局。
同时,自治区园区办主动与东部发达地区对接,不断深化东西部产业协作,在上海、深圳分别设立广西产业合作中心,充分发挥资源和资本优势,聚焦重点行业开展产业链招商。1—5月,上海和深圳中心分别协同相关市新签约项目共47个、投资总额超500亿元,为持续提升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能级注入创新动能。
3 园区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曾长期面临散、小、弱的困境,当前好产业优项目源源不断,该如何把握?
“市场化再造是最为紧迫的园区改革任务。”广西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曹玉娟一语道出关键。
当前,广西正进一步深化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园区管理机构。在自治区园区办的指导下,全区各设区市按照自身发展情况出台园区改革方案和人事薪酬改革方案,推进“一强化、两剥离”改革,推行岗位聘任制和干部竞聘上岗,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以人才赋能的作用,提升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在对企服务、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广西创新推进“2+N”“3+N”园区共建模式,积极引入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的运营建设,加快引进优质项目,优化园区的资源配置水平。
在百色产业园区,当地以“中交集团(杭州实业集团)+百色工投集团+N家民企”的合作模式共建长三角(飞地)先进制造产业园;在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由“广西交投+北海龙港新区投资开发公司+新福兴、东方希望等N家民企”共建打造的光伏产业集群正蓬勃发展。
目前,全区“2+N”“3+N”园区共建模式成效明显,已引入中国电子、中能建、中铁建等合作项目超90个,总投资已超2300亿元。
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不仅是广西谋求对外合作、产业升级的“新窗口”,更是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重大平台。随着一大批重大企业项目落地投产,海内外订单纷至杳来,全区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正汇聚巨大能量,令人期许。(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刘俊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