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期间,百色靖西市鹅泉景区人潮涌动。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何兴强/摄
崇左大新县明仕田园,风光秀丽。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何兴强/摄
外国游客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古陈村体验民俗活动。高如金/摄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近年来,越来越多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爱上“奔县”,县域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今年“五一”假期,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县城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0%。去哪儿数据显示,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0%。
壮美广西,精彩在“县”。广西共有111个县级行政区,各县资源禀赋突出,近年来,“奔县”热潮让不少“宝藏小城”陆续出圈,县城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县域旅游彰显出澎湃生机与活力。
1 “奔县游”热度攀升
随着旅游下沉化趋势日益凸显,“奔县游”持续升温。在广西,一批批“宝藏小城”崭露头角,跃升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被誉为南宁“后花园”的上林县,山水风光惊艳,特色美食众多,还有不少精品民宿,是人们“奔县游”的好去处。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不少游客选择来这里“微度假”。数据显示,2024年上林县接待游客962.08万人次,同比增长9.88%。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民族风情一直深受游客青睐,三江鼓楼、风雨桥等古建筑成为热门打卡点,侗族大歌、多耶舞等民俗表演,吸引众多游客观看。周边的茶园同样热闹,迎来一波又一波前来体验采茶制茶的游客。据统计,过去一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
“县城里的人气一点也不输热门旅游城市。”今年“五一”,湖南游客张女士到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体验了当地的田园风光和农耕项目,和她有同样评价的游客不在少数。假日期间,该县共计接待游客17.03万人次,同比增长7.4%。
火热的场景,在西南边境的百色靖西市同步上演。自驾或组团到靖西探秘的游客络绎不绝,鹅泉、旧州、古龙山大峡谷等景区人气爆棚。本地网约车张师傅表示,“载客十多年了,去年以来游客明显增多,每逢节假日,载客量比平时多两三倍。”
在崇左市大新县,奇特的自然美景不仅吸引着国内游客,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洋面孔”。“周末和节假日,景区10辆观光车都是满人状态,其中不乏越南、英国等外国游客。”明仕田园的观光车闭师傅说。
南宁中国青年旅行社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将目光聚焦于广西的县域小城,“奔县游”线路预订量同比增长显著,而且更青睐深度游。
2 “宝藏小城”出圈密码
“在城市待久了,更喜欢县城的宁静和悠闲。”南宁游客李先生说。这番话道出许多游客的心声。如今,游客向往更有烟火气、自然风、文化味的县城,希望体验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主打一个松弛感满满。
“从追求‘打卡’到注重体验,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玩法,游客的需求正发生深刻变化。相比一二线城市的‘人挤人’,县城为游客身心放松地度过假期提供了可能。而且县城在住宿、餐饮等方面也更有性价比。”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王亚磊说。
“奔县游”的火热与县城自身特色密不可分。在广西,许多县城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色、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地道的特色美食,还拥有深厚文化底蕴。随着游客需求的转变,这些“小而美”且充满性价比的县域逐渐被看见。
“我们在广西旅行的第一站选择靖西,这里的山水风光和人文风情很有特色,而且性价比很高。”山西游客田利枝告诉记者,出门旅游更追求高性价比,广西很多县城具备这个特质,她计划在广西游玩两周,好好探索。
融水苗族自治县浓郁的民族风情,令广东游客罗先生流连忘返。他说,“沉浸打卡苗寨内吊脚木楼、风雨桥等古建筑,体验芦笙制作、苗绣等非遗,非常治愈。还有当地的油茶、滤粉等美食也很美味,旅游体验感非常好。”
近年来,广西各县还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讲好“小城故事”,让游客记得住、留下来,助推县城出圈。
龙胜各族自治县以“开耕节”为契机,加入梯田摸鱼、爬梯田活动、抓凤鸡翠鸭活动,深受游客喜爱;南丹县开发瑶族铜鼓制作等项目,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靖西市定期举办篝火晚会、绣球抛掷表演等民俗文化活动,丰富旅游体验……
“篝火晚会持续举办了7年,古镇名气也随之提升,游客对当地特色赞不绝口。”靖西市锦绣古镇艺术团团长凌玲告诉记者。
“奔县游”的火热,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县域接待能力提升。近年来,广西各地加大对县域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条件,逐步升级景区及旅游配套设施,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南丹县风景很优美,但以前交通极为不便,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现得益于交通的日益完善,让‘奔县’不再困难,还带旺了旅游人气。”南丹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13.25万人次,同比增长35.5%。
此外,发达的社交网络让“养在深闺”的广西县城加速出圈,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将县城的美景、美食传播得更广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向往。
“以前对广西旅游的印象就只有桂林,这次在网上看了攻略,去了河池天峨、崇左大新等地方,发现这里的小城也极具特色,好玩。”5月初,“90后”重庆游客高女士在广西留下难忘记忆。
3 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
一业兴,百业旺。“奔县游”让众多县城成功“出道”,引来“大流量”,带动住宿、餐饮、零售文创等业态的消费增长,催生新场景、新业态,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闭先生在大新县的明仕田园经营一家农家客栈,随着游客增多,生意愈发红火。“平时家里两三个人经营,节假日要雇四五个人帮忙。‘五一’假期,10个房间全部订完,每天接待20—30桌客人。”他告诉记者。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游客多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我们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吸引国内外游客来大寨村旅游。”2024年,龙脊梯田景区共接待游客115.70万人,景区内各村寨旅游分红达1135.60万元,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余琼通告诉记者。
在靖西市,“奔县游”的火热激活消费市场,从事绣球制作17年的杨桂金说,“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绣球,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一两百个。”“绣娘”马桂验更是表示,现在做绣球不仅能增收,碰到游客来绣球工坊参观时,自己作为老师传授技法,很是自豪。
靖西市新靖镇鹅泉村念安屯,村民做起了竹筏游览的生意。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旅游旺季,生意好时一天收入大概有近千元。”
靖西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萍介绍,游客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消费,直接增加了县域的旅游收入,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24年,靖西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双增超11%。
而在南宁市上林县东春村,当地依托大明山腹地的生态资源,以“小民宿”撬动乡村旅游“大市场”。据上林县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东春村的民宿接待游客量超过20万人次,营业额达1200多万元,带动4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创收10多万元。
“奔县游”还促使城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比如,百色市凌云县依托“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建设,不仅拓展了群众增收空间,还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4 从“火起来”到“火下去”
“奔县游”火热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诸如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设施和服务跟不上等。如何让“奔县游”从“火起来”到“火下去”,将“流量”变“留量”?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人少景美”“各具特色”是县域旅游的魅力所在,必须满足游客对差异化、小众化旅游产品的需求,让游客在每一次旅行中都能收获不同的体验与记忆。
“‘出圈’只是第一步,要让县城持续保持吸引力,需要从服务、产品、营销等方面下功夫。”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将以智慧赋能提升旅游服务,围绕侗族大歌等特色IP,打造差异化产品供给,同时创新营销,以更年轻、更时尚的方式触达游客,吸引游客。
记者从百色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了解到,随着“奔县游”热度不断攀升,百色将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景区管理模式、提升监管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县域之间的旅游联动,开发打造徒步、露营、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等多元化文旅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龚本海认为,特色是县域旅游发展的生命线,各县要依托丰富资源,深入挖掘地方文化,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积极开发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特色产品,让“县域+”开发出无数增长点与无限可能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西积极出台政策推进县域旅游发展。其中,《广西旅游实施“串珠成链”工程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鼓励各市、各县(市、区)之间成立旅游联盟,整合资源、提炼主题,打造跨市、跨县(市、区)区域旅游线路,实现资源互补、客源互送、市场共享的良好旅游发展态势。鼓励各市县相关部门积极发展“+文旅”,将具有行业特色的“+文旅”产品融入各市县旅游线路,实现联动发展。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广西旅游年,将深入实施“串珠成链”工程,把各县域内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发掘和整合,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和产品,提升整体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县域之间的联动发展,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旅游联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梁盘生 通讯员 李志雄)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