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移动以5G-A技术赋能“人工智能+”行动 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新高地
2025-05-21 22:24:1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近日,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移动”)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人工智能+”行动部署,以5G-A(5G-Advanced)技术为引擎,在八桂大地打造“通感算智”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为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新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广西移动以5G-A技术赋能“人工智能+”行动  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新高地_fororder_1

广西首个5G-A通感一体化基站开通 摄影 林峰

  技术引领:构筑5G-A数字底座

  相较于传统5G技术,5G-A在性能、效率和场景支持上实现跨越式提升,广西移动依托技术迭代,构建起覆盖广西14个设区市的5G-A网络底座,部署超1800个5G-A 3CC站点及近万个5G-A Redcap基站。如今南宁的东盟商务区、北海银滩、中越边境的智慧口岸、桂林的两江四湖等热门区域均建设了5G-A 3CC网络,城、海、边、山等重要场所和商圈基本实现覆盖。打造的广西首个5G-A通感一体和无源物联网样板点,在第42届GTI(广西南宁)国际会议上向东盟国家进行展示。实现了从“单一通信”“通感一体”的革命性跨越。为实现无人机位置、速度、轨迹的厘米级精准监控奠定基础,为低空空域管理筑牢“数字护城河”

  在位于中越边境崇左友谊关,在5G-A的加持下,低空网络的边缘速率超过25Mbps,可支持边境管理部门的无人机长距离自动化巡检并实时回传超高清视频,大大提高了边境巡检效率。同时5G-A低空网络的感知特性可与移动自研平台中移凌云紧密配合,对覆盖区域内的无人机进行了全方位、高精度的飞行状态监控,能迅速识别无人机的合法性,并自动触发相应的警示与处理机制,有效保障空域的安全与秩序,5G-A通感一体化技术凭借一网多用、已部署、可连片覆盖等优势成为了低空安防解决方案的有效补充。

广西移动以5G-A技术赋能“人工智能+”行动  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新高地_fororder_2

广西移动5G-A基站覆盖建设 摄影 王芳

  应用多元:打造多领域示范标杆

  目前,5G-A网络主要在低空经济、无源物联和实现虚拟世界与物理空间毫秒级交互的场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广西移动以5G-A技术赋能“人工智能+”行动  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新高地_fororder_3

广西移动网络技术员在友谊关进行5G-A网络测试 摄影 黄岚

  在低空经济领域,广西移动在崇左友谊关—中越边境部署了全国首个5G-A边境防护项目,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实现20公里范围自动化巡检。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4.9G频段通感一体基站可同时监控多架次无人机飞行状态,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在无源物联的智慧仓储领域,广西移动在物流中心1号库成功部署5G-A组网式无源物联网,通过“中移载物”管理平台、“中移百灵”网络设备、“中移繁星”终端标签等端到端解决方案,实现了场景驱动的端到端产品创新,推进各行各业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仓储管理、产线管理以及环境监测等效率的提升。

  在民生服务领域,未来如果在桂林漓江游船部署5G-A摄像头,结合AI算法可实现“一景一故事”沉浸式讲解,游客扫码即可获取景点历史与实时数据。

  近期,中国移动5G-A网络还服务了周杰伦等多场在南宁举行的大型明星演唱会,实现了10万人同时发朋友圈不卡顿的“丝滑体验”,印证了网络能力的指数级跃升。此外,5G-A还将支撑起远程医疗、智慧工厂、AR导航等多个垂直领域应用,让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民生百态。

广西移动以5G-A技术赋能“人工智能+”行动  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新高地_fororder_4

广西移动5G-A护航大型演唱会现场网络顺畅 摄影 李慧敏

  广西移动副总经理舒敏根表示:“广西移动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人工智能+’行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5G-A和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双向赋能,在广西打造‘5G-A×AI’样板,助力建设西南智算网融合创新高地。”

  下一步,该公司紧密深化与各级政府和产业伙伴合作,着力构建5G-A新型网络能力体系,加快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等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打造以“4A”为核心的新型网络能力体系。(文 申蓓 王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