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百年壮剧传新声
2025-04-25 12:08:49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百年壮剧传新声_fororder_8627022_hhb_1745390982367_b

田林县举办巡展活动,近千名壮剧演员载歌载舞欢迎各地游客。

百年壮剧传新声_fororder_8627021_hhb_1745390950210_b

在田林县壮剧情景式体验活动中,新疆维吾尔族女孩(中)学习壮剧的身段、台步。

  “田林搭戏台,吹拉弹唱舞,今日办歌会,开嗓送福来……”4月18日,2025年田林壮剧艺术节开幕晚会在八音弹唱《祝福十二言》中拉开序幕。来自越南高平省和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及广西的多个艺术团轮番上台,演奏马骨胡、小竹胡、土胡、鼓、锣、钹等乐器,台下戏迷禁不住拍手叫好。

  田林北路壮剧起源于明朝末年的安隆寨(如今的田林县旧州镇),剧情以民众生活经历为题材,讴歌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经过不断改革、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六声腔。近年来,田林通过扶持业余剧团、开展壮剧竞演、推动戏曲进校园、创作精品剧目等措施,让百年老调传新声,持续“圈粉”年轻人。目前,全县有专业壮剧团1个、业余壮剧团120个,业余剧团演员约4000人。

  1 一村一戏台 村口唱大戏

  芳菲四月,乡音袅袅。4月上旬,在田林县旧州镇那度村的戏台上,那度村业余壮剧团团长黄高君带着剧团演员排练。他一边示范,一边纠正演员的动作:“要注意听马骨胡的伴奏,动作不要太僵硬,甩水袖时要再放松一些。”

  那度村的戏台于2011年建成,占地180平方米,戏台上方的飞檐似飞鸟展翅,翘角状如弯月,墙边绘有壮族元素的壁画。“以前村里没有戏台,各家各户从自家房屋抽出一两块木楼板,拼凑起来搭建戏台。”有30余年壮剧演出经验的黄高君介绍,当地政府筹资搭建戏台、配备戏服和道具,乡亲们参演热情高涨。

  演壮剧、看壮剧是田林民众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精神食粮。近年来,在该县广大乡村,戏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业余剧团的演员在家门口唱大戏,让村民过足戏瘾。目前,全县169个村(社区)实现“一村一戏台”全覆盖,戏台总数超过180个。

  每当夜幕降临,当地农民放下锄头换上戏装,在戏台上或排练或表演,不亦乐乎。“在今年田林壮剧艺术节开幕前,我们经常在村里的戏台排练,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让观众感受壮剧文化的魅力。”田林壮剧团演员岑慧英说,表演结束后,听到观众的掌声,感觉排练再辛苦也值得。

  4月18日,在田林组织的巡展活动中,近10支巡展队伍约1000名演员载歌载舞,欢迎各地游客。壮剧方阵的演员手持长刀道具,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一系列武术动作引来阵阵欢呼。“从小我就跟着奶奶一起看壮剧,有许多美好的回忆。”现场观众罗香环说,如今,邀请外地朋友到家门口看精彩的表演,既开心又自豪。

  2 跨区域交流 共话壮韵情

  “宾朋共道喜,欢乐满山乡,亲友乐开怀,锣鼓震天响!”2025年田林壮剧艺术节开幕晚会的壮剧《拜堂》节目演绎壮家儿女的情感与礼仪;贵州省和云南省的演员表演舞蹈《梳花》和壮剧《花街相逢》,展现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

  4月7—22日,田林举行以“壮家有戏 锦绣田林”为主题的2025年田林壮剧艺术节,其中,桂滇黔三省(区)壮剧(八音)交流汇演活动邀请云南、贵州和广西多个县(市、区)壮剧队伍同台竞技,传承和弘扬百年壮剧艺术的魅力。

  壮剧演出、民族舞蹈、原生态山歌……你方唱罢我登场,好戏连台乐翻天。在开幕式晚会上,越南高平省艺术团受邀来到田林,为观众表演歌曲《归乡之路》《望月思君》,悠扬的壮族山歌与婉转的越南民歌在星空下交织,奏响和谐的夜曲,中越青年在文化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在壮剧发展史中,一些经典剧目已经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2006年,壮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如何守正创新,关系到壮剧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持续加强与云南、贵州等地壮剧剧团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创新。”田林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主任黄友江表示,壮剧展演的剧目既有传统内容,又有讲述现代人生活的题材,编剧深入基层、走进人民、汲取生活素材创作出精品剧目,吸引年轻人了解壮剧、爱上壮剧。

  近年来,田林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持续推动区域壮剧文化交流,扩大壮剧影响力和覆盖面。目前,全县累计改编和创作的剧目有300多部,涉及家国情怀、推进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让壮剧绽放新时代的光彩。

  3 情景式体验 圈粉年轻人

  4月20日,在田林县风雨桥亲水平台,13岁的新疆维吾尔族女孩茹柯耶·阿力木江在田林县爱善剧团演员的指导下,学习小旦台步。她说:“我很喜欢看壮剧表演,找老师教了我一些基本动作,希望以后能学习更多的壮剧表演技巧。”

  壮剧情景式体验活动是2025年田林壮剧艺术节创新推出的互动项目,田林本地剧团演员除了表演壮剧,还通过壮剧唱腔、走台步、脸谱绘画等情景式互动,让市民和游客沉浸式体验壮剧文化,使得壮剧增加了一大批新粉丝。

  校园劲吹民族风,在非遗传承中,田林结合“一校一品牌”活动,创作了一批校园小壮剧,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壮剧的兴趣。目前,该县“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惠及师生5000余人次。

  田林县第一小学壮剧传承苑设立小花扇戏曲坊、山歌坊、民乐坊,教授学生学习壮剧的演唱、演奏等技巧。“我们编排戏曲广播体操,融入壮剧元素,让学生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学习壮剧。”田林县第一小学教师雷晓萍介绍。

  行走在田林的街头巷尾,不经意间就能邂逅壮剧之美。“白天看景,晚上看戏,还能品尝特色美食,太有趣了。”游客谢冲说,当地的五色糯米饭、腊肉、八渡笋让人印象深刻,自己买了一些打算带回家乡送给亲朋好友。

  乐里河畔,业态新、人气旺。田林在壮剧艺术节期间开展美食文化交流、民俗文化互动等活动,将戏曲与文旅场景深度融合,打造消费新场景。此外,该县还规划打造定安历史文旅小镇、利周瑶族乡爱善村“那”文化体验馆、壮剧小镇等项目,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一季度,该县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1%;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0.9%。(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凌 聪  通讯员 梁力升 黄学名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