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知名作家走进那考河采风活动举行
2025-04-18 14:16:41来源:南宁日报编辑:蔡俊聪责编:刘洋

  原标题:讲述绿城动人故事 颂扬首府生态之美——广西知名作家走进那考河采风活动举行

广西知名作家走进那考河采风活动举行_fororder_c57f30c9ec298f8d7a83cb45b41fdfe1_img_350_105_666_275

那考河畔水清岸绿,春光无限好。    本报记者潘浩 摄   

广西知名作家走进那考河采风活动举行_fororder_c57f30c9ec298f8d7a83cb45b41fdfe1_img_6_470_347_239

广西知名作家在那考河采风。    (张友豪 摄)  

  探寻生态蝶变,书写大美绿城。4月16日,由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民族文学专委会与南宁市作家协会承办的广西知名作家走进那考河采风活动在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启动。据悉,此次广西知名作家采风之旅为期一个半月,分为实地采访阶段和创作阶段,将深度聚焦那考河的生态治理,全方位展示绿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与参与度,同时激发广西本土作家的创作灵感,推动文学与生态深度融合,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文化力量。  

  实地采访 作家触摸南宁生态治理的脉动

  在实地采访中,作家们沿着那考河漫步,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如诗的生态画卷中。河面上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作家们停下脚步,用笔和镜头记录下眼前的美景,居民向作家们讲述着那考河治理前后的巨大变化。市民吴先生是美术爱好者,“我经常来这里写生。那考河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更改变了居民的生活。”  

  作家们还实地考察了公园里的污水处理设施等,聆听专业技术人员介绍在治理过程中运用的新技术和攻克的难点。复杂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在娓娓道来中变得生动易懂。大家纷纷惊叹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能如此完美结合,也深刻体会到生态治理的艰苦与伟大。  

  创作交流 通过文学呈现绿城这座美丽家园  

  那考河的生态蝶变,实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现如今,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点,成为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在当天的活动中,那考河再生水厂里举行了一场创作交流会,南宁北排公司分享了那考河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作家们与治污专家、媒体记者以及其他参会人员自由交流,进一步拓展创作思路。  

  南宁市作协主席丘晓兰感慨:那考河是老南宁的记忆、新南宁的地标。如今的那考河不仅风景如画,还集中呈现南宁在科技、人文、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她表示,首府作家对家园故事的书写一直没有停止,今后也将会继续进行。南宁市作家协会正筹划成立一个生态文学专委会,专委会的第一个集体创作项目就是书写那考河。  

  “我家住在那考河畔,我很自豪。”作家陈纸透露,当年选择在那考河附近安家,就是觉得这里水很清、花很美,工作之余可以在这散散步。  南宁市作协秘书长谢蓉表示,市作协多次组织采风团到那考河采风,引导作家以那考河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  

  《广西文学》副主编韦露表示,《广西文学》策划的“八桂风华·城记”系列,以不同的书写角度,涵盖各城市突出的文化元素和源远流长的山水人文情怀,其中《南宁城记》正在筹划中。韦露认为,那考河的生态治理实践应该被纳入南宁的城市生态文学记忆,作家们可以凭借其犀利的洞察力,敏锐捕捉时代脉搏,以各自独特的文学风格与创作视角,挖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所孕育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生动鲜活地讲好广西生态故事。  

  中国作协会员、防城港市作协主席韦佐表示,到那考河湿地公园采风,他真实地感受到了绿城的美丽蜕变。  

  牙韩彰、刘沛盛、常海军、伍迁和张冰辉等作家也发表了各自的精彩观点。  

  凝聚力量 描写首府生态蝶变  

  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张耀民表示,开展此次“广西知名作家釆风活动”,旨在凝聚文学力量,描写南宁生态蝶变,讲述动人故事,颂扬生态之美。  

  张耀民介绍,“广西知名作家釆风活动”是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打造的重点文化品牌活动。2024年以来,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先后组织区内外知名作家走进平陆运河和大明山,创作了一批生动感人的文学作品。作家们积极投身生态题材创作,从大明山的苍翠林海,到平陆运河的碧海蓝天,再到今天有着“生态河”“幸福河”美誉的那考河,作家们不断用笔描绘着八桂大地的生态画卷。他希望各位作家能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积淀,通过故事、散文和诗歌捕捉这条“幸福河”背后的故事,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让生态思想浸润人们的心田。  

  “此次采风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学的行走,更是一次生态的思考。我们期待各位作家深入观察,感受那考河的水清岸绿,聆听市民的欢声笑语,挖掘治水背后的科技与人文智慧;在创新表达上,用散文的细腻、诗歌的灵动、小说的深刻,多角度展现那考河的生态之美;同时,让更多人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广西的生态治理成果,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张耀民说。(南宁日报记者李宗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