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共同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和《百部经典》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举行。
启动仪式现场 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熊远明在题为《挖掘古籍文化价值 赋能AI技术》的讲座中,以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承视角,阐释了古籍资源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展望了新兴技术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运用前景。
《挖掘古籍文化价值 赋能AI技术》讲座 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启动仪式后,与会嘉宾和在校师生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带来了“三月三对山歌”雕版印刷、“四时读书乐·春”凸版印刷、“说文解字 书海谜踪”《百部经典》猜谜、“甲骨启智·寻迹广西地名”及“甲骨文十二生肖”趣味集章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带领师生们体验传统技艺之美。当“壮族三月三对山歌”纹样在宣纸上随着雕版印刷呈现,甲骨文地名谜题被逐一破解,现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与欢笑声,生动诠释着“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深刻内涵。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摄影 詹偲婕
此次古籍保护课程和《百部经典》课程走进广西民族大学的活动,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古籍文化的魅力,带动他们积极参与到古籍保护和传承行动中。今年,相关活动还将陆续走进区内多所高校,为广西学子送上精彩纷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盛宴。
下一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将进一步发挥好“中华经典传习所”“广西典籍博物馆”作用,以“跟着《永乐大典》走读广西”获评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优秀案例为动力,持续创新“汲古润今”“经典传习”“承典焕薪”等活动品牌,通过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经典文献研读等活动形式,构建起“保护—传承—创新”三位一体的文化生态,推动古籍保护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走深走实,助力广西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文 蔡俊聪 实习生詹偲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