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百色市右江区蔬菜年产值超15亿元 “一篮菜”带富一方人
2025-03-21 14:07:36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原标题:右江区蔬菜种植面积23.8万亩,年产值超15亿元

  “一篮菜”带富一方人

右江区蔬菜年产值超15亿元 “一篮菜”带富一方人

右江区龙川镇绿色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俯瞰。

右江区蔬菜年产值超15亿元 “一篮菜”带富一方人

农户正在采摘新鲜蔬菜。

  氤氲的晨雾渐渐散去,阳光洒落在右江河谷的蔬菜产业基地。微风吹来,绿浪翻涌,菜农们穿梭在绿色海洋中,手中的小刀快速翻飞,将脆嫩的上海青整齐割下。“客商提前订购,好菜不愁卖!”百色市右江区龙川镇绿色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负责人杨强言语之中充满喜悦。

  右江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天然温室”的美誉,为蔬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曾经,受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制约,“种地不得钱”使得当地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留在农村的老人、妇女生产能力有限,不少土地处于闲置状态。

  近年来,右江区聚焦市场需求,整合优势资源盘活闲置土地,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不仅丰富“菜篮子”产品供给,还鼓起农民的“钱袋子”。目前,该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3.8万亩,年产值突破15亿元大关。

  1 深耕沃野良田 闲置土地生金

  3月18日,在右江区四塘镇富联村的田间,村民黄保国趁着晴好天气播种、育秧。“以前这里是旱地,现在变成了良田,我既是粮农,也是菜农,一年四季忙不停。”他说,自己除了种植水稻,还利用秋冬闲田种植水生蔬菜茭白,亩产3000多公斤,收入可观。

  富联村曾有很多高低不平、分散零碎、灌溉困难的农田,一些地块进行耕种甚至会出现投入大于产出的情况。“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这成为众多村民很长一段时间的选择。

  针对土地撂荒的问题,右江区根据各乡镇、村屯的地形地貌实际,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局,围绕“水平条田化、地块缓坡化、坡地梯台式、地块互联互通”的原则实施农田并整,兴修水渠保灌溉,推广“一粮五菜”的轮作模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去年,该区种植秋冬菜18万亩,包括菜心、番茄、辣椒、西葫芦、豇豆、黑皮冬瓜等品种,让农闲田变增收田。

  辽阔的沃野翻涌绿浪,一幅村美民富的画卷徐徐展开。该区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群众发展蔬菜产业,打造一批“圳品”“三品一标”绿色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

  传感器精准监测土壤湿度与光照强度,水肥一体化系统科学调控养分供给……记者走进龙川镇,看到蔬菜种植智能化管理不仅减少人力投入,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建设露地自动喷灌设施、全自动智能化育苗温室和水肥一体化灌溉、太阳能远程灌溉系统,农业生产正由‘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迈进。”右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谭再规介绍,目前,该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6726亩。

  2 创品牌提品质 延伸产业链条

  “用肉炒更香,可以尝一尝,这是我们的特产。”3月19日,在右江区龙景街道福禄村王妈群的家中,她掀开菜缸,色泽金黄的酸菜映入眼帘,浓郁的酸香扑鼻而来,瞬间唤醒味蕾。

  福禄村素有用古法腌酸菜的传统,福禄酸菜在当地小有名气。过去,王妈群种植的蔬菜主要依赖传统的销售渠道,价格波动大,收入不稳定。自从与酸菜加工厂签订合作协议后,她种植的蔬菜有了好去处。工厂加工酸菜后,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小酸菜“发酵”大产业。右江区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在福禄村打造集酸菜、酸笋、酸豆角、芒果干、百香果干等多种果蔬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厂,配备果蔬清洗、加工、储存设备,将原料就地转化为商品。该加工厂自去年7月运营以来,生产的福禄酸菜等产品产值近千万元。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该区举办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组织科技特派员送技下乡,推广普及农膜防寒、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种菜就像照顾孩子一样,需要耐心和细心呵护,才能有好的收获。”富联村菜农苏伟宏说,他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近年来,右江区坚持“优品种、提品质、强品牌、大流转”的理念,设立蔬菜产业专项发展资金,用于优良品种引进、示范菜园建设、技术培训等,提升“菜园子”品质,打造绿色蔬菜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目前,该区华润小番茄、福禄大肉芥菜、新民豆角等20多个蔬菜品种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3 蔬菜抢鲜上市 联农带农富农

  一排冷库建在龙川镇绿色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的地头,蔬菜采摘后可就地预冷、分装。“基地日采摘量20吨,产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不到10个小时,便可从地头直达深圳的农批市场。”杨强介绍,冷链系统不仅解决了蔬菜存储难的问题,还让错峰销售有了可能。

  长途运输对蔬菜保鲜要求高,以往,右江区蔬菜销售不同程度受到农村交通、冷链设施等条件掣肘。如今,当地建设冷链物流设施,打造“鲜速通道”,实施蔬菜销售“北上、西进”策略,不仅将新鲜的蔬菜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该区配备19座农产品冷藏保鲜库,总容量达2万余立方米。

  “把土地流转给企业后,我不但能拿到租金,还可以在家门口的基地务工,每天收入100多元。”龙川镇平乐村村民李耐合一边熟练地操作智能灌溉设备,一边告诉记者,当地还通过文旅融合,吸引游客走进田间地头,体验采摘的乐趣,同时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右江区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加快蔬菜育、种、储、加、运、销一体化产业设施建设,完善联农带农惠农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通过务工、土地入股与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共享红利。去年,该区蔬菜产业带动5.6万人增收。(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凌 聪  通讯员 杨 来 梁卓豪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