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太酷了,这个机器狗还会后空翻!”近日,南宁市第二中学青运校区操场上传来阵阵惊叹,一场由学校与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共同举办的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在此进行。
近期,广西各地教育系统加快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践的步伐,各学校通过课程融合、跨学科教学及AI(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等多元路径,为传统教育注入科技活力。
如何主动拥抱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教育系统已在行动。2024年初,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广西6所学校入选。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八中学、南宁市位子渌小学、柳州市东环路小学、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不久后,自治区教育厅在柳州市启动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集结这6所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力量,示范引领全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机器人编程到创新应用场景,从AI互动教学到智慧校园,如今的八桂大地,人工智能技术正重构传统课堂教育。
“开发AI课程、升级AI创新空间、探索AI场景应用、共创AI教育生态”——南宁市位子渌小学推出“4AI”教育行动,构建起融合本土特色的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范式,并将AI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全场景。春季开学,南宁市鲁班路小学联合壮小安应急安全科教中心则创新性推出“AI+应急救援”主题课程,师生参与到机器狗废墟搜救、无人机投送、热成像生命探测、智能调度算法等前沿技术在应急救援场景中的实际应用。这些创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打破传统AI教育“重代码、轻场景”的弊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在柳州,东环路小学的多门课程教学里,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为教学带来诸多变革与活力。语文等课程借助AI技术进行互动式教学,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巩固记忆。信息科技教学则利用智能教学平台,快速识别出学生在编程逻辑、硬件连接等知识点上的薄弱环节,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学情报告。
“学校一直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教育引入课堂,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多元联动、学科融合、层级推进的方式,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教育教学效果良好。”该校副校长卢华介绍。
开设人工智能相关的选修课程、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工作坊——柳州市第八中学从两个关键维度入手,将人工智能引入校园,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校园。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点打造“AI+科技教育”模式,在通用技术学科基础上开发了30多个科技教育项目,逐步建立起跨学科科技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此外,学校还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成立学生人工智能学习小组、开展项目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科学素养。
“保持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终会有一天迎来静待花开。”该校李玉华老师表示,通过AI赋能教育,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会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中,有更广的视野和更大的创造力,这将会获益终身。(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李香莹 秦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