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镇花卉苗木核心区。
工人在制作芋丸。 本文图片均由周俊远/摄
3月10日,在荔浦市广袤田野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荔浦芋种植基地里,农户们挥汗如雨,抢抓农时播种希望;花卉苗木交易市场中,人声鼎沸,购销两旺;食品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与现代化生产线交织成一首产业振兴的交响曲。
过去一年,荔浦市荔浦芋种植面积超5万亩,荔浦芋全产业链产值超20亿元;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33万亩,粮食产量达10.36万吨,获评自治区粮食生产激励县。
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和荔浦芋之乡,今年,荔浦市将如何抢抓春耕备耕关键期,稳固“米袋子”“菜篮子”基本盘的同时,补齐短板,推动荔浦芋等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记者走进荔浦市田间地头、食品生产车间等地,探访该市特色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情况。
1 春耕备耕 筑牢“菜篮子”根基
时下,荔浦市各乡镇的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春耕热潮。
记者走进荔浦市双江镇永坪村百亩荔浦芋种植基地,只见大型旋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翻耕过的土地松软平整;芋农们分工协作,起垄、点种、培土一气呵成。据介绍,今年开春,该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1100多亩耕地,引入机械化耕作团队,确保荔浦芋、西蓝花、南瓜等作物按时令播种。“农机作业效率高,翻土深度均匀,土壤通透性更好,为丰收打下了好基础。”永坪村党支部书记何艳玲望着连片的耕地感慨道。
不远处,杜莫镇金鸡村的田间,农户们正按照农业技术员的指导,将一株株荔浦芋种苗精准定植。“镇里派了技术员全程指导,今年我家70多亩地都按标准整地,种苗质量也提升了,心里踏实。”荔浦芋之缘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罗家茂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为保障春耕顺利推进,荔浦市打出政策“组合拳”:投入农机具2000余台,完成机耕面积超1万公顷;组织农技培训140余场,惠及农民5万人次;市场监管部门严查农资质量,供销系统保障种子、化肥充足供应;出台2025年荔浦芋全产业链扶持奖补等政策,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动荔浦芋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种植。
今年,荔浦市计划发展种粮规模经营主体15个,打造500亩以上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基地6个,培育粮食全产业链农业合作社1家,确保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为“米袋子”“菜篮子”筑牢根基。
2 百花齐放 特色产业竞芬芳
走进“中国兰花小镇”双江镇,千亩李花如雪似云,兰花、铁皮石斛与金花茶相映成趣,成片的花田彩树与白墙黛瓦的民居构成诗意田园。这是荔浦市打造“一村一景、一路一花海”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荔浦市以“花开富桂”示范区建设为核心,投入3.4亿元打造“一村一景、一路一花海”生态景观。其中,双江镇依托兰花、金花茶、彩叶桂等特色产业,打造了170亩兰花基地、150亩金花茶园区;马岭镇以桂花、罗汉松为主力品种,打造“桂花村”品牌。目前,荔浦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5.8万亩,涵盖桂花、兰花、罗汉松等100余个品种,13个乡镇形成“村在花中、路在景中”的乡村生态画卷。
“我们还通过‘五化’模式推动产业升级,让传统种植焕发新生机。”荔浦市林业发展中心负责人阳世军介绍,当地以“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为抓手,建设“花开富桂”核心区、拓展区与辐射区三级联动体系。其中,双江镇建成智能化温室大棚,推广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技术;马岭镇引入水肥一体化设施,提升桂花苗木品质。截至目前,荔浦市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8家,带动近6万户农户参与产业链,形成“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化经营模式。
永坪村村民何松能跟记者算了一笔“鲜花账”:“我家种了5亩兰花,合作社包技术、包销售,年收入超10万元。”
据统计,2024年,荔浦市花卉苗木年产值突破15亿元,产品远销粤港澳及东南亚市场,花卉苗木生产成为该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3 链式发展 深加工激活新动能
农业现代化的故事不仅写在田间,更镌刻在荔浦深加工工厂车间的流水线上。
在荔浦市马岭镇工业园区的广西恒丰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将新鲜马蹄分拣、装罐、打包,一箱箱马蹄罐头、速冻果蔬产品整装待发,即将漂洋过海销往欧美市场。“我们年加工马蹄2万吨,年产值突破1亿元,带动5000多户农户种植,户均增收超1万元。”该公司负责人朱玉芳说。
这是荔浦市依托荔浦芋、马蹄等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深加工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荔浦市素有“中国芋都”、中国马蹄之乡,荔浦芋、马蹄、荔浦砂糖橘等农产品久负盛名。过去,这些优质农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形式外销,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近年来,该市以工业化思维重塑农业产业链,通过引进培育深加工企业,推动土特产“身价倍增”。
在荔浦隆赢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00多名工人正24小时轮班赶制一季度订单,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据介绍,该企业聚焦荔浦芋深加工,创新研发速冻芋泥、紫糯米罐头等产品,覆盖茶饮、烘焙、中餐等多个赛道,其自主研发的多款产品畅销国内外。
“2021年投产,当年即实现产值2225万元,2024年产值飙升至1.7亿元,创下‘当年入驻、当年投产、当年入规’的‘荔浦速度’。”荔浦隆赢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寒星坦言,产业振兴的背后,离不开荔浦市创新机制的强力支撑。
据介绍,近年来,荔浦市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对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贷款贴息、保险补贴。同时,该市引导食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深化荔浦芋系列产品与麦当劳、喜茶等头部餐饮企业融合,做优直播电商合作新业态,提升品牌占有率和影响力。仅2024年,荔浦芋系列产品销售就溢价提升30%以上,“广西香芋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荔浦市已有13个食品深加工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达15.52亿元,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超24亿元。
“我们要让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荔浦市市长唐芳顺表示,该市将深化农业产业拓展升级,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等设施短板,推进荔浦芋、罗汉果等特色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春潮澎湃处,扬帆正当时。从田间地头到全球餐桌,荔浦市正以“小芋头”撬动大产业,书写着“土特产”蜕变为“金名片”的精彩故事,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铺就富民强市的锦绣之路。(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黄海健 通讯员 周俊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