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糖业协会以及广西甘蔗学会等多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助春耕生产科技下乡活动”现场会在崇左市江州区召开,专家现场科普指导甘蔗新栽种技术,并为种植户答疑解惑。
据了解,在传统自留种的甘蔗栽培方式下,一亩地需要耗费一吨甘蔗,约6000至7000株甘蔗芽,甘蔗茎会随芽埋在地里被浪费,无法再用于榨糖,且还存在断垄缺苗难补救、甘蔗宿根年限短等难题。而现在,新栽种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健康种茎抠芽育苗技术在节约种子的同时,提升了入厂原料蔗的数量。”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所长吴建明介绍,该技术从蔗茎上抠下蔗芽进行单芽育苗,每亩的用种量仅为1200至1500株,且未对原蔗茎造成破坏,使得超过85%的完整蔗茎能够进入工厂用于榨糖,提高了综合经济收入。
育苗基地保温棚里,绿油油的甘蔗苗整齐排列,茁壮成长。专家介绍,有了抠芽/单芽育苗移栽技术,种植户能更早判断苗成活情况,发现缺苗可及时补种。这种健康甘蔗苗,能让老甘蔗根多活一两年,不用年年重新种,省钱又省力。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崇左、南宁、来宾、柳州、防城港等重要蔗区推广应用,预计今年育苗数量将突破5000万株。经过试点对比,甘蔗种植使用新技术的亩产比传统技术的亩产增加了1吨,每亩可增收500余元。(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罗婧 通讯员关妮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