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档案馆接收平陆运河集团、广西日报社等13家平陆运河建设影像资料收集归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移交的平陆运河建设影像档案13995件,其中照片8437张、录像4196件、录音115件、文书1247件。这是自治区档案馆接收的首批平陆运河建设影像档案,标志着这一世纪工程的建设历史被永久保存为“国家记忆”。
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志性工程。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就平陆运河建设影像资料收集归档工作作了专门部署,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谋划资料收集归档的方向思路,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部署推进各项工作。
自治区档案馆高度重视平陆运河建设影像档案工作,一直深度参与、全程跟进,第一时间选派档案工作人员联系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运河办),一对一服务13家成员单位,共同建立档案工作机制,协助建立平陆运河建设项目档案全过程归集闭环管理、“一月一汇报”“一月一通报”和定期调研等四项制度,联合举办业务培训班,帮助各单位完善和细化收集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全程跟进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工作,保证了平陆运河建设档案工作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
此次自治区档案馆接收的平陆运河建设影像档案,真实记录了平陆运河从开工筹备、建设动员到现场施工各个阶段的工作轨迹,展示了平陆运河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全力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的成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据介绍,自治区档案馆将按照平陆运河建设影像资料收集归档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全景式”记录的部署要求,做到运河建设推进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石红星 通讯员覃福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