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去年崇左市外贸额完成2729.6亿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通关“加速度” 外贸上台阶
一辆辆满载东南亚水果的卡车从友谊关口岸入境,在中国—东盟(崇左)水果交易中心进行换车。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管林华/摄
春节期间,中越边境的友谊关口岸一片繁忙,进出口车辆排成长龙。一辆辆满载东南亚水果的货车抢“鲜”通关,发往全国各地;一辆辆装满国产电子产品的货车从这里驶向越南。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崇左各口岸繁忙程度持续攀升,外贸活力十足。
崇左,是中国通往东盟国家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2024年以来,该市聚焦自治区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和全市“六大振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口岸通道优势,持续推动口岸扩大开放,加快提升通关便利化服务,全力推动外贸扩量提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过去一年,该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729.6亿元,同比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16年、出口总额连续18年排名全区第一,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在苏州富联康物流有限公司凭祥保税仓内,一箱箱电子产品经查验后快速装车通关发往越南。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友谊关口岸3C电子类产品主要服务商之一,凭祥保税仓每天出关车辆达到60—70台,预计2024年保税货值达140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为打造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崇左市全力推动口岸扩大开放,硕龙、水口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友谊关口岸扩大开放至浦寨、弄尧通道正式运行;开通爱店口岸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友谊关口岸浦寨通道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
该市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开通6个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协调联检部门设立进境水果业务专窗和绿色专用通道,实行查验“日清”和异常处置“限时办结”制度,各环节流转时间压缩50%,创新实施“分层查验+承诺提离”模式,进口水果查验效率提高了32.5%。
崇左市持续强化通关车辆调度,建立应急延长通关时间机制,深度应用出入境车辆快捷通道,将单部车辆查验时间压缩至15秒以内,查验用时减少75%。2024年,崇左边境陆路口岸累计进出境车辆87.696万辆次,同比增长20.43%,通关总量占全区陆路口岸通关量的70%左右。
不仅如此,该市还充分发挥贴边综保区功能作用,建设中越边境产业链、供应链“两链仓储中心”,探索试行“两链仓储中心”监管模式,实现出口车辆在综保区“库内查验”,持续优化保税通关流程,提升保税区内车辆流通秩序和效率。2024年,全市保税物流进出口额达1398.9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市外贸总额的51.3%。
同时,为加快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升级,助推外贸进出口高质量发展,该市大力推进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打造边境特色加工产业,持续开展“百企入边”“民营企业进边疆”等行动。2024年,全市新引进互市落地加工企业15家,累计达79家,实现产值约76.4亿元。
近年来,在凭祥跨境电商直播基地,“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的新营销模式爆火。依托中越边境电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从友谊关口岸通关远销东盟。“基地有独立的快件出口和电商仓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订单发往国外。”凭祥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创始人之一、广西利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闭春远告诉记者。
这是崇左市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为加快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崇左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新通关监管模式,在全面推行“简化申报、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与整车布控查验方式的基础上,推出跨境电商三单比对、全程无纸化监管、一点对接、简化申报等创新举措。同时探索预约通关、开通绿色通道等便利化措施,将通关时间压缩至3分钟。在海关等部门支持下,该市全国首单跨境电商分单模式完成实测,分单模式下,货物在保税仓内分检,符合通关条件的货物可拆单单独申报,通过先查验、后装车以集拼方式直接出关,进一步提高了跨境电商货物通关效率。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者。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成为崇左外贸的新亮点,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完成301.15亿元,同比增长696.55%,总量跃居全区第一。
崇左市服务业和商务口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继续深耕跨境电商领域,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强与东盟国家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商合作,拓展多元化市场,构建更加完善的跨境电商生态体系。同时,持续优化物流配送体系,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让跨境贸易更加顺畅高效。(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管林华 通讯员 甘忠瑶 韦朝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