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邕城·《亭子码头新风貌》。尹庆南/摄
民生码头邕江夜游项目。吴锁妮/摄
1月22日,水利部公布了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广西邕江(郁江南宁市段)以其焕然一新的面貌和卓越的治理成效,荣耀上榜。这条南宁的母亲河,不仅承载着城市的血脉和灵魂,更为市民带来了触手可及、真实可感的幸福生活。
这次入选的24条河流,以“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为目标,实施河湖系统治理、提升河湖管护能力、助力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1 邕江两岸灯光璀璨
邕江是珠江水系西江支流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南宁市河段的别称,全长约133.8公里,流域面积6120平方公里,流经横州市、江南区、西乡塘区、青秀区、良庆区、邕宁区。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
夜幕降临,邕江两岸灯光辉煌,江水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妩媚。在民生码头上,一艘邕江红色主题游船扬帆起航,载着游客领略这条母亲河的魅力风光。曾任邕江红色主题游船讲解员的丁悦,站在甲板上,望着熙熙攘攘的游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春节,游船航班每日高达16趟,是平日的3倍。”丁悦回忆起春节期间邕江游船的火爆场景,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她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邕江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邕江游览,感受这条母亲河的独特魅力。
在邕江夜游项目上,南宁市旅发公司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新春民俗活动,如“耍大棋”“齐添福”等,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南宁的民俗文化。截至2月10日,邕江夜游项目累计出航105次,总客运量约6860人次。而在水漾市集上,新春火秀、“中国民间绝技”非遗打铁花、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更是吸引了2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近年来,南宁市依托沿江特色文化,围绕提升母亲河形象,加大对沿岸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建设,赋予新的生命力。
2 保留记忆焕发生机
邕州城墙自宋代修筑以来,频受洪水侵害,直至20世纪末,邕江洪水仍旧是南宁的心腹大患。
如今,邕江“水漫屋顶”的记忆已被尘封,即便洪水来了,市民仍可安之若素。
邕江的华丽转身,离不开南宁市对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的高度重视。自2012年以来,南宁市以“治水、建城、为民”为主线,全力打造“百里秀美邕江”,持续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工作。经过整治,邕江两岸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以上,满足了市民亲水、近水、观江的需求。
“百里秀美邕江”全长74公里,邕江段枯水期平均水位抬升至67米,水面扩宽至400米。邕江“堤、路、景、水”结合,水岸如黛,移步异景,美不胜收。漫步在邕江两岸,可以看到绿树成荫的景观带、错落有致的公园广场以及独具特色的文化休闲节点。这些景观节点的打造,不仅提升了邕江的整体形象,更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感受到了南宁的历史文化和生态魅力。
在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南宁市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编制《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控制规划》时,南宁市充分考虑了邕江两岸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了大拆大建对城市记忆的破坏。同时,还保留了托洲大桥—清川大桥段江边的原生态竹林,形成了“水绿泽国”的景观风貌,实现了科学生态的开发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南宁市在邕江综合整治项目中,还借鉴了全国首个实行“按效付费”那考河治理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这一模式的引入,有效破解了邕江综合整治项目公共财政吃紧与项目建设需要的矛盾,减轻了财政资金支出压力,提高了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效率。
3 开拓“南宁渠道”现活力
邕江不仅承载着南宁的自然风光和生态魅力,更承载着南宁的历史文化和城市记忆。在邕江沿岸,可以看到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古迹和红色景点。如苏氏宗祠、邕江冬泳亭、古城墙、洋关码头等,这些历史文化景观见证了南宁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邕江红色主题游船,将这些红色景点串联起来,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南宁的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甲板上,“百里秀美邕江”的大字在红色背景板上格外瞩目,主题游船将带领游客游览冬泳亭,见证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三位伟人在南宁留下历史足迹的洋关码头,以及开国中将莫文骅的故居等红色景点。
除了红色景点外,邕江沿岸还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如赛龙舟、抢花炮、板鞋舞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传承和发扬了南宁的民俗文化。
随着邕江沿岸整治工程竣工和景观带的打造,沿江两岸已成为市民休闲露营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邕江两岸的大草坪上,人群熙熙攘攘。一顶顶帐篷、一块块野餐垫,一把把小椅子“铺满”草坪。三两成群的孩子手持水枪,与父母展开“对决”,畅玩亲水活动,欢声笑语在清新的空气中流动。
邕江的华丽转身和幸福河湖的打造,不仅提升了南宁的城市形象和生态品质,更推动了“南宁渠道”的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邕江入选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促进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互动。
如今,邕江已成为南宁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和体验。治理一条江,改变一座城。邕江的蝶变,不仅让南宁市民享受到了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和幸福生活,更为南宁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王克础 实习生 刘永珺 通讯员 卢明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