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正式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及除夕首度纳入法定节假日,大大激发了大众春节出游的热情。今年春节假期,广西多地景区热闹非常,多个博物馆人气高企,旅游市场又是一年春节迎客忙。而温暖宜人的气候与美景、美食、年味的碰撞,让广西深受游客欢迎。此外,广西更是以匠心点亮传统年俗,焕活“文旅+”乘数效应。
“破纪录”成为广西旅游热词
1月29日大年初一,大批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向南宁青秀山风景区,游客们赏花观景的同时看新春灯会、登高祈福,景区人气十分火爆。据统计,29日当天,南宁青秀山入园游客量达21.09万人次,同比增长5.35%。春节假期8天,入园游客量达90.84万人次,创历史纪录。
春节期间的“人从众”热闹景象,几乎每天都在广西各地景区景点上演。在桂林,从大年初一开始,象山景区已成为欢乐海洋。来自东北的游客覃先生说:“第一次带着全家出来旅游过年,在桂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年味。”数据显示,1月28日至2月4日,该景区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超25万人次。
涠洲岛旅游区在春节期间也迎来一波又一波游客,伴着夕阳与大海,游客参与新春国潮音乐会等活动,感受旅游过年的浪漫。据悉,春节期间往返北海涠洲岛的航班渡轮明显增加,其中1月28日至1月30日,北涠航线共发送往返航班90航次,运送旅客6.66万人次,同比增长18%。
在崇左,德天瀑布景区更是春节的“网红”,由于游客预约达到最大承载量,景区连续三天发布限流公告,以确保游客旅游出行安全及游览体验。
民俗活动展现独特文化魅力
旅游市场人气旺盛,文化活动年味十足。春节期间,广西各地举办了上百场传统春节民俗活动,涵盖非遗展示、民俗表演、文化展览等多个领域,营造浓郁的春节年味。
其中,南宁推出近100项文旅体商活动,特别是南宁市良庆区在五象湖公园推出“紫禁城里过大年”2025春节文旅特别活动,涵盖“开门纳福”“乾隆二十五宝”集章体验等19种技艺体验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可以感受北京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1月29日正式开园以来,五象湖公园人流量超10万人次。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等景区举行多彩民俗文化活动,以新娘挑水、新娘回门、拦路迎宾、纺纱表演、百家宴、琵琶弹唱、寨佬讲款、舞蹈表演、侗笛演奏等特色风情,吸引八方游客前往观赏互动,并频频亮相央视。
桂林千古情景区则推出“狂欢中国年”活动,共有非遗火焰燃动全场、走进非遗百戏、非遗春节阖家欢等4个活动版块深受广大游客追捧。
“梧州的骑楼等岭南文化很有特色,趁着过年来感受一下。”来自肇庆的彭勇华说。在梧州,“骑遇新春 好事花生”繁花骑妙会等文体促消费活动将春节闹得喜气洋洋。龙狮贺岁表演、十二花神巡游、旗袍丽人秀等精彩活动轮番上演,大街小巷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袍汤节和苗族跳坡节、宾阳炮龙节等各地民俗特色活动精彩不减,浓浓年味在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中升腾,感受广西独特的文化魅力。
除此之外,春节期间广西各地博物馆内张灯结彩,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广西民族博物馆的“钟磬和鸣 华夏正声——曾国古韵青铜艺术展”在大年初一正式对观众开放,更有曾侯乙编钟文化艺术展览等惊艳亮相,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集章。
优惠政策激发游客出游热情
作为冬日热门旅行地,温暖的广西一直人气旺盛。2025年春节假期前,广西文旅部门就推出了“开年游广西 温暖过大年”五条春节旅游精品线路,邀请全国人民来广西温暖过大年。而宜人的气候,美景、美食、年味的碰撞,让广西成为外地游客的过年首选。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全区举办近300场文化和旅游促消费活动及500多场群众文化活动,各类特色产品供给和消费场景让八方游客畅游广西、乐享消费。
南宁市水锦顺庄、金伦洞等旅游景区持续参与“冬游广西”门票优惠活动,吸引大量外地游客。河池市金城江小三峡、南丹笼箱盖枫杏生态旅游景区、巴马仁寿源、东兰红水河第一湾等30家A级旅游景区1—2月面向全国游客,实行门票减免等优惠;罗城棉花天坑民宿、河池大酒店、宜州壮古佬等酒店民宿提供优惠房价政策,部分房价优惠甚至低于5折;梧州市组织全市文旅企业推出门票优惠、消费减免等涵盖景区、星级酒店、民宿和文旅产品等22项新春旅游优惠措施。
此外,还持续开展线上“春节”主题海外宣传推广,吸引众多泰国游客前往广西体验。同时,与广东、福建、云南等省外宣账号联动发布“中国新年”相关话题内容,以“区域联动+春节旅游推荐”的方式吸引国外游客,推动广西成为入境游热门目的地之一。(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梁盘生 通讯员 李志雄)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