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搬运袋装螺蛳粉。 黎寒池/摄
果农采摘砂糖橘。 阳海翔、侯会开/摄
工人在智慧育秧大棚里管护辣椒秧苗。黎豪图/摄
动车在宾阳县古辣镇的稻田间疾驰而过,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徐天保/摄
“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要落实规划、扎实推进。”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西视察,擘画了广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强区建设的美好蓝图。
谆谆教导记心间,奋发笃行不停歇。一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紧紧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破浪前行,八桂大地处处呈现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0.5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0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0.5个百分点,排全国第5位。
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中国碗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实现粮食均衡增产。
平均单产519.27公斤,最高亩产达564.55公斤,达到预期。近日,贺州市平桂区对福稻天下粮食产业示范区的水稻进行测产,结果令人欣喜。
平桂区以推进福稻天下粮食产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档升级为契机,辐射带动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大面积推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定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广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围绕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这一头号工程,突出抓好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水稻增密增穗、水稻玉米高产攻关三大行动,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数据表明,2024年,广西夏粮产量29.9万吨、比上年增长3.1%,早稻产量481.5万吨、比上年增长0.44%,是全国唯一增产的早稻主产区;目前秋粮已收2807.69万亩、完成96.63%,秋粮生产有力有序推进,全区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发挥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让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
我区将提升乡村富民产业水平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链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广西园林水果产量同比增长4.1%。全区蚕茧产量总数36.35万吨,同比增长5.22%;蚕茧均价54.55元/公斤,同比增长0.94%;蚕农售茧收入214.33亿元,同比增长4.81%;户均收入3.62万元,同比增长13.48%。
与此同时,我区重点打造广西六堡茶、横州茉莉花茶等拳头产品,积极拓展新茶饮市场,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前三季度茶叶产量增长8%。
持续推进强链延链补链,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培育壮大嗦粉经济,聚力打造以螺蛳粉、桂林米粉、老友粉、牛腩粉为代表的全产业链,推动“小米粉嗦出大产业”。其中,柳州螺蛳粉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快递寄递量连续3年超亿件,全产业链产值达669.9亿元。
大力培育“桂字号”农业品牌,12个地理标志产品入选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名单、全国排名第2,品牌总价值达906.8亿元。
2 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要求,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整体风貌和农民生活品质。
共建、共享、共治。扶绥县东罗镇充分发挥群众自主力量,在村内环境整治过程中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动员村民以投工投劳或者筹资方式参与全镇乡村建设。岑凡村岑凡屯、岜羊村七星屯群众自发设计提升改造,让脏乱差杂草堆变身休闲小景观;那辣屯群众自筹12万元资金,使屯级办公楼及周边小广场提质升级。
一年来,我区乡村建设行动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补齐,乡村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新改建农村公路2185公里,新增437个自然村(屯)通硬化路;全区行政村4G网络和光纤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落实厕所革命奖励资金9554万元,年内实施改厕30040户、整村推进示范项目131个,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4.49%,建制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率达95%。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化肥与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巩固秸秆综合利用率88%、农膜回收率84%,全区农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国家不低于91%的目标要求。
我区印发关于加快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典型方式的通知,全区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覆盖率分别达到74.17%、86%、93.16%,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因地制宜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乡村治理模式,“红格善治”经验获中央政法委表扬。
实施清廉乡村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大力开展“清明政治、清廉政府、清正干部、清朗社会、清廉文化”五大行动和13项重点任务,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深入开展整治农村集体“三资”微腐败问题专项行动,加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推动监管提质增效。
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乡风。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全区30个县因地制宜开展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试点,推行“统一红白喜事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礼金上限、统一服务队伍、统一监督管理”,将婚丧礼俗改革融入乡风文明建设。
3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第一轮由帮扶干部入户登记、核实,第二轮由包村干部入户摸排核对,第三轮组织全镇包村干部交叉复核,第四轮由信息员和网格员入户复核,确保实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成立26个包村工作组及13个专责小组,组织干部开展多轮次集中排查,牢牢织密防返贫监测“防护网”。
守底线、抓衔接、增动力。一年来,八桂大地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将排查范围扩大至全部农村人口,开展政策宣传集中攻坚行动,针对突发受灾群众建立“绿色通道”,准确识别、动态管理、精准帮扶、稳定退出。目前,全区累计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58.80万人,超六成已稳定消除风险,户均享受帮扶措施3.88个。
狠抓产业发展升级和就业务工规模稳定两个关键。保持财政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发展比例稳定增长,常态化推进帮扶产业项目排查整治提升,超九成红、黄级项目实现风险降级,强化产业联农带农,全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特色产业覆盖率保持在90%左右。目前,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0.37亿元、以奖代补23.72亿元,分别惠及4.71万户、85.91万户脱贫户。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强化稳岗拓岗双向发力,结合平陆运河等重大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全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287.7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7.3%。
聚焦重点人口保增收。紧盯低收入群体和收入下降群体,创新实施“提级帮扶”制度,在一般干部帮扶基础上,增加市县乡领导包联帮扶,不断强化增收帮扶的针对性。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全区脱贫人口收入增速15.8%,高于全区农民水平8.2个百分点。
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倾斜支持力度。目前全区下达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74.1亿元;20个国家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贷款余额63.78亿元,惠及脱贫户14.19万户;落实33个国定脱贫县每县专项安排6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7.96亿元衔接资金建设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506个,16.11万户有劳动力搬迁对象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深化拓展粤桂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目前已获得广东财政援助资金超17亿元,引导落地投产企业403家,实际到位投资额145.68亿元、同比增长8%;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74.75万人;今年以来帮助采购、销售广西农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205.61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2.06亿元。
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八桂儿女的征程还在继续。(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陈 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