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向海图强 走活开放发展新棋局
2024-12-13 16:23:06来源:广西日报编辑:蔡俊聪责编:刘洋

向海图强 走活开放发展新棋局0

一艘万吨集装箱货轮正缓缓靠泊钦州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周军/摄

向海图强 走活开放发展新棋局0

平陆运河青年枢纽泄洪闸施工现场。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周军/摄

向海图强 走活开放发展新棋局0

边建设边生产的广西弗迪年产45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项目。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徐天保/摄

  陆海统筹,出山入海——

  广西北部湾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发运货物突破80万标箱,为推动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注入新动能;

  江海贯通,凿河出海——

  平陆运河建设现场,三大枢纽船闸主体浇筑施工达到最高峰,一条由西江干流向南入海的江海联运大通道破茧欲出;

  边海联动,联接山海——

  沿边临港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快马加鞭、热火朝天,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

  八桂向海,满帆奋进!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这为广西开放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不负殷切期望,奏响开放强音。

  广西立足沿海沿江沿边和联接大湾区、联接西南中南、联接东盟“三沿三联”独特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健全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加快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场景优势转化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全力走活开放发展“新棋局”。

  1 内外联动 融通四海拓新局

  2024年末,广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开放发展脉动愈加强劲——

  11月19日,广西长洲船闸年过货量突破2亿吨,再度问鼎国内天然河流过货量最大船闸,黄金水道更显黄金成色。

  11月25日至29日,广西代表团访问印度尼西亚,深化与印尼各领域交流合作,现场签署14个合作项目协议,总金额超60亿元。

  拥抱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打好东盟牌,广西加快打通开放发展一内一外的“任督二脉”,打造融通四海、畅联天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

  打造双循环便利地,是广西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关键之策。

  2024年1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广西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6方面18条支持政策。

  新的使命,再次给予广西开放发展重大机遇。以“便利地”为题,以实干作答,广西交出开放发展新答卷。

  ——软硬兼施,从构建立体高效联通网络到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广西统筹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通道建设,加速构建陆海空数“四位一体”互联互通网络:

  防城港至东兴铁路建成通车,黄百铁路广西段先行开工点全部开工建设;平陆运河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超445亿元、项目总投资过半;防城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紧锣密鼓推进,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

  消痛点疏堵点,既要打通基础设施“硬联通”,也要构建生产要素畅通流动的“软通道”。

  聚焦便利政策集成创新,我区培育打造“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进一步降低要素、物流、制度性交易成本。广西社会物流总费用连续3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营商环境多项重点指标达国内一流。以提升企业感受度为核心,一系列通关便利化措施落地实施,助力跨境物流高效畅通。

  ——区域协同,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为重要载体,广西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加强与东盟国家产业开放合作,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产业协作体系。

  据统计,2023年5月以来,广西承接跨区域跨境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900亿元。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在建项目超万亿元。

  以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为重要抓手,广西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在区内外、国内外自由进出、高效集聚、便捷流动、循环畅通,促进投资、生产、贸易、消费、物流等全方位全过程便利化,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 大道通衢 越山向海踏浪行

  “市场对这种海铁联运模式接受度很高,越来越多的怀化企业选择从北部湾港出海。”12月5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推介会走进长沙,吸引了众多湖南外贸企业的目光。

  湖南霞凝内陆港有限公司商务经理杨春表示,相比以前走公路出海,通过铁路运输到北部湾港,全程运能大、运价稳,一次装卸、货损也小。“我们测算过,从北部湾港出口总体运输成本降低30%左右,现在从北部湾港出海的业务正逐步增加。”

  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条从西部内陆地区经广西北部湾港出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正加速延伸,跨越山海、联结世界。

  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西部地区全覆盖并延伸至中部地区,新通道海陆门户北部湾港已通达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

  近年来,北部湾港大力实施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先后建成30万吨级油码头及航道、20万吨级集装箱航道、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一批港航基础设施,加速构建高效衔接的平陆运河江海联运体系。

  “现在一艘5万吨的镍矿进港卸货仅需要1天时间,而以前要耗时3天。”北海广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循警说,伴随着北部湾港北海码头港航设施不断完善、装卸效率加快提升,公司业务量也逐年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北部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42万标箱,同比增长14%;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8415列,同比增长8.6%,通道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今年11月,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发运集装箱货物3954标箱,环比增幅51%,再次刷新单月发运量纪录。

  作为联通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陆路国际联运“钢铁驼队”,中越班列一路穿越山河,不断拓展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新版图。今年前11个月,广西始发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量同比增长1274%。

  随着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车三种物流形态的常态化运行,“物流+贸易+产业”发展路径加快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正成为一条活力澎湃的国际经济走廊。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优势,澳大利亚的锂辉石、东南亚的橡胶等货物进口增长迅猛,甘肃的洋葱、西藏的牦牛肉干和广西的食糖、汽配、板材等优势产品加速“跑进”国际市场,通道沿线省(区、市)经广西口岸进出口贸易额近5年来年均增长超15%。

  向海产业蓬勃发展,“柳州研发和零部件生产—印尼整车组装和市场销售”“海外原材料—广西精深加工”等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绿色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临港产业聚链成势,“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迈上新台阶……

  北部湾畔,巨轮扬帆起航,班列驰骋不息。陆海之间,广西向海经济活力涌动。

  3 携手东盟 “镶钻成冠”创未来

  今年第二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结束后,广东智码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竹林忙得不可开交,“在东博会上取得的成果正在落地,我们已与老挝农林部建立联系,年内有望将智能农机推广到老挝市场。”

  不仅是个体企业开拓新市场,今年东博会贸易成交也收获新订单:主题国马来西亚借助新鲜榴莲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政策红利,达成中马“两国双园”近430亿元的大宗商品贸易协议、1.06亿美元的榴莲鲜果及周边产品贸易大单以及共享电单车成交意向;缅甸达成1亿美元农产品贸易协议;东风汽车集团达成300辆集装箱车出口新加坡、泰国等国的出口订单……

  第二十一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服务制度型开放更有力:揭牌设立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和广西首批境外知识产权服务站,发布广西首部临时仲裁指南,正式运行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司法协作联动机制等。

  广西全面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吸引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集聚,开放红利持续释放——

  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今年前10个月,广西外贸进出口5817.6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对东盟进出口3076.5亿元,同比增长15.5%。

  吸引和利用外资取得新成效。今年1—10月,全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400家,同比增长6%,全区实际使用外资5.18亿美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结硕果。广西全面推动210项重点改革事项落地见效,形成案例成果276项,全国首创45项。

  建好用好开放平台载体,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高标准打造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形成169项制度创新成果并得到复制推广;“两国双园”模式推动中马产业合作走向纵深,逐步构建起优势互补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加快建设,构建起国际医学合作的崭新渠道;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揭牌,标准化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挂牌以来,先后在全区设立9个诉仲调联动工作站,共化解纠纷355件。(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周红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