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青年”与青年的接力
2024-12-06 16:56:11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站在平陆运河青年枢纽1号观测台望去,远处塔吊林立,施工声不绝于耳;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板车,一辆接着一辆来回奔忙。

  转身,两个身着安全反光服、头戴安全帽的年轻人迎面走来,他们是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的工程师钟广达和平陆运河青年枢纽项目部的总工程师刘飞。

  摘下安全帽,黑发中根根分明的白发,与他们30多岁的脸庞显得不太搭。两人聊起,他们的白发“野蛮生长”期,是2023年11月全力冲刺青年枢纽泄洪闸通水目标的那段时间。当时,距离泄洪闸通水节点目标仅剩两个月,却还有近10万立方米混凝土尚未浇筑。“每天都在不停地想事情,如何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头发突然就白了。”钟广达回忆。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能在工期节点顺利完成通水任务,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数量增加了近3倍。”刘飞解释,当时现场有300多台套机械设备和2000余名作业人员集中施工。交叉作业多、安全管理难度高……他们的技术巡查、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也翻了倍。那段时间,“连轴转”“轮班倒”成了他们和其他青年突击队队员的工作常态。

  终于,2023年12月31日,青年枢纽泄洪闸实现通水,成功交接了青年水闸的历史使命。

  青年枢纽源于青年水闸。而青年水闸的由来,则与一群青年有关。

  “没建水闸之前,每当海水涨潮上溯时,上游的淡水资源便受影响,当地百姓的日常饮用水和灌溉水都成问题。”中交四航局平陆运河青年枢纽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喻友文说起青年水闸的“前世今生”。

  1959年,一批由共青团员、青年民兵、机关干部组成的7000余人的青年队伍,肩挑背扛,耗时一年筑成这座哺育了数代钦州人的水闸工程。

  为了纪念这群青年人,水闸被冠以青年之名,几十年来静静伫立在钦江。

  60多年后,面对同样关乎一方天地前途命运的“世纪工程”,又一群青年站了出来。在平陆运河全线,青年突击队有49支,近2000名青年突击队员在建设一线与骄阳竞速、与风雨共舞。他们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劈山向海、一往无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为了顺应平陆运河的建设需求,曾经的青年水闸已被拆除。青年枢纽泄洪闸不仅将“旧青年”阻隔海水、防洪泄洪、发电的功能完整保留,还为鱼类搭建洄游通道,为青年枢纽船闸通行、实现江海联运服务。

  已至耄耋之年的彭世厚,是当年青年水闸的建设者之一。2023年五四青年节当天,平陆运河集团在青年水闸旧址举办了一场“青年思享会”,并邀请老人家到现场分享那个时代青年攻坚克难的故事。

  看着平陆运河雄姿初显,老人家感动不已。“青年”和青年的接力故事,他见证着。(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曾容英 记者 吕 欣)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