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穗浪,稻谷飘香。
时下,宾阳县新圩镇三塘村委三塘村水稻种植区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秋粮‘一喷多促’等技术服务,全镇粮食作物长势喜人,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去年。”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粮稳天下安。今年以来,广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积极抓好春耕夏种,夏粮、早稻继续保持播种面积、产量、单产“三增长”。
据农情统计,截至10月24日,秋粮已收1573.14万亩、完成54.14%,同比快32.54万亩。
在稳面积的基础上,如何提单产?围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程,我区发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水稻增密增穗和玉米大豆合理密植、水稻玉米高产攻关三大行动,重点推进建设16个国家粮油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县和抓好92个县(市、区)粮油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实施,在52个县(市、区)创建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片。据调度统计,全区创建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片共761个,辐射带动面积205.13万亩。
为了助力粮食丰产丰收,我区农业农村部门组建自治区级粮油生产巡回指导组,统筹发挥水稻创新团队、技术部门技术力量,建立健全包保联系和专家对口联系机制,发挥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乡村科技特派员等技术力量,开展常态化跟踪联系和蹲点包片指导服务,实现“网格化”技术服务。全区农业科技人员“揭榜挂帅”积极领办增密增穗示范片654个,占比82.16%。
各地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科学提高抛插秧密度,保障水稻基本苗和有效穗。兴安县为破解现有插秧机难以满足增密需求难题,添置了行距25cm的插秧机,兴安县示范片机插规格全部采用25cm×12cm。
早稻增密增穗行动初见成效后,我区继续实施晚稻增密增穗行动,累计创建晚稻增密增穗示范片998个,辐射带动面积372.39万亩,占晚稻播种面积的30.22%,平均合理增加密度0.17万—0.24万蔸/亩。
一揽子措施成效不菲。“预计秋粮种植面积2890.36万亩、产量903.39万吨、单产312.1公斤/亩,分别同比增长0.15%、0.67%、0.52%。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同比略增。”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夏粮秋粮丰收大局已定,冬种粮食稳步推进。根据10月25日农情调度,全区冬种粮食作物已播38.86万亩、同比快6.99万亩,完成冬种意向的21.09%。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我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成各有关部门促增收政策措施,制定印发《广西2024年推动农村居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措施》,形成25条切实管用措施,千方百计推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针对脱贫地区、脱贫人口这个增收难点,广西专门组建自治区促进脱贫地区农民和全区脱贫人口增收工作专班,印发《促进低收入脱贫人口增收帮扶若干措施》,指导各地做好脱贫地区农民和脱贫人口增收工作“一县一策”。
为了织牢防返贫监测网,我区还组织开展防贫监测帮扶政策“明白纸”宣传专项行动,开展2024年度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组织开展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帮扶攻坚专项行动。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区累计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16.08万户58.8万人,通过落实帮扶措施累计消除风险10.05万户37.84万人。
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队反馈,2024年前三季度,广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1元,同比名义增长7.1%,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居全国31省第5位。
为了让农产品顺产又顺销,我区开展系列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掀起帮扶消费热潮。
今年6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联合福建、广东、海南,在钦州市灵山县共同主办第二十二届中国(广西)荔枝龙眼产销对接活动,活动现场产销对接签约额4.37亿元。
同时,广西与广东携手构建我区农产品畅销大湾区长效机制,通过“产业园—物流冷链—批发市场—商超”的模式与大湾区城市建立线上产销合作。2024年1月至6月,广东省已累计采购、帮助销售广西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132.8亿元。
着力抓好秋冬农业生产,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促进农产品顺产顺销,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我区农业正全力冲刺四季度,向着全年目标迈进。(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陈 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