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民族村寨如何串成大文旅
2024-10-24 11:51:00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民族村寨如何串成大文旅

  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卜花村郡造屯航拍图。

民族村寨如何串成大文旅

  游客在新和镇龙腾漂流景区漂流。

民族村寨如何串成大文旅

  崇左市非遗项目——水上婚礼迎亲表演。

民族村寨如何串成大文旅

  游客身着民族服装在新和镇发呆坡度假村民宿游玩。

民族村寨如何串成大文旅

  位于新和镇的民宿美如画。

  视点提要

  4月,2024年崇左市“红石榴”团结联谊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活动在江州区新和镇卜花村举行;9月,2024年全区民族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现场推进会在江州区举行……今年以来,江州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了许多民俗表演、研学、推进会等活动,吸引各级各部门、各族群众前来参加,感受江州区的独特魅力。

  江州区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拥有壮、汉、苗、瑶、侗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80%以上。这座少数民族聚集的边境小城究竟魅力何在?近日,记者展开调查,实地探访江州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视野。

  1 提风貌 村寨更宜居宜业宜游

  卜花村位于江州区新和镇黑水河畔,全村下辖9个自然屯,是一个壮、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96%的民族特色村寨。在壮语中,“卜花”意为“地广而傍水,田肥苗正、花美人壮之福地”。

  “谁曾想,以前我们村房前屋后乱搭乱建现象严重,村道脏乱、污水横流。住着都不舒服,更不用说有人来旅游了。”卜花村党总支副书记、团委书记何志龙说,当时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甘蔗,生活并不富裕。

  如何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近年来,江州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整合各方面资金,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推动村庄规划、农房风貌、特色景观同步提升;按照“一户一庭院”规划,开展微菜园、微果园、微庭院“三微”提升工作,打造美丽庭院,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关联共生;完善村屯篮球场、文化活动室、舞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开展村庄清洁卫生行动,打造了整洁有序、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扎实推进“三清三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清理乱搭乱建、沟渠池塘,拆除猪栏、牛栏、危旧房,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擦亮村庄环境底色,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江州。

  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江州区先后获评自治区乡村建设成效明显示范县区、广西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等称号。

  同时,江州区以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积极探索民族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整合各部门专项资金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民族特色村寨的“形、实、魂”,让民族村寨更宜居宜业宜游。

  江州区副区长陆军敏说,该区将卜花村9个屯列入黑水河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建设,打造卜花屯、郡造屯等7个精品型村庄,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打造民宿、农宿产业的新业态、新品牌。

  “经过整治后,我们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民收入来源有了新变化,有的村民把自己的房子改造成民宿,有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吃上了旅游饭,增加了收入。”何志龙高兴地说,如今,村民觉得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有奔头。

  2 强规划 探索线路布局全域化

  走进卜花村郡造屯,两片粽叶和簸箕组合而成的标志性建筑物非常醒目,且极具观赏性,充满生机的农家小院、传统与现代风格相融合的民居、蜿蜒在青山间的黑水河,共同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产业旺、村民富的新农村美景。

  这是江州区强化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江州区按照“民族村寨景区化、景区村寨特色化”的原则,对民族村寨进行科学编制,把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坚持发展空间“留白”、自然生态“留绿”、乡愁记忆“留旧”、历史传统“留文”、乡土本真“留魂”,重点做好美化、亮化、绿化、文化“四篇文章”,打造了新和镇卜花村、江州镇板麦村等15个精品示范村。

  ——把卜花村融入新和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带动周边8个村寨发展,目前正在扎实推进太平—江南—江州“环城区”乡村旅游圈建设。

  ——坚持以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创建了覆盖34个村342个屯的新和镇黑水河沿岸等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村寨产业和生活环境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累计完成628个村屯的人居环境整治和特色提升。

  ——坚持文化加持,拓展村寨旅游场景化,以春节、“广西三月三”等传统节日为依托,在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举办抢花炮、赛龙舟、水上婚礼等民俗活动,在旅游景区景点开展竹竿舞、麒麟舞、古法红糖制作研学等活动,让游客欣赏民间歌舞表演,参与民俗活动,品味民族美食等,充分感受当地的民族风情。

  目前,江州区完成灶瓦村、林村村、马安村等56个村寨的编制规划,推动了民族村寨集中区域集中连片保护发展;建成连塘村花梨屯、板备村岜牟屯、福厚村那厚屯等16个民族村寨。驮卢镇连塘村花梨屯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新和镇卜花村卜花屯和郡造屯获“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卜花屯列入2023年广西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

  3 谋创新 推动乡村旅游多元化

  “我拿出3间闲置的房屋出来做民宿,仅暑假一个月,加上餐饮接待就能分红4000多元。”近日,支书小院经营者岑汉华笑着说,卜花农宿在10月初举行了第一次分红大会,参与农房改造民宿项目的群众获得了分红。

  这是江州区深入推进乡村游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近年来,该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民族村寨禀赋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民族特色村寨+”,推动乡村旅游从享农家乐、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的简单形态向多元化、品质化转变。

  今年上半年,江州区累计接待旅客366.36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38.92亿元。

  县域游、乡村游为何受青睐?如何继续火下去?有专业人士给出建议,要积极探索“县域游+”“乡村游+”新路径,进一步丰富业态,提升设施服务,让游客留得下、再想来。

  “当前旅游消费正从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曾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

  根据旅游消费新趋势,江州区立足文化和体验,充分挖掘自己的特色与底蕴,赋予县域游、乡村游新内容、新活力。

  “我们通过创新‘民族特色村寨+民宿民居’模式,积极动员、引导村民拿出闲置房屋,改造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宿。并注重对民族村寨的‘微设计、微改造、微提升’。”江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庞恒介绍,民宿在命名上用壮语直译命名,在装饰上用瓦罐、簸箕、竹篱笆等壮族元素进行点缀,深受游客喜爱。

  同时,江州区创新“民族特色村寨+农业观光”模式,推出农耕体验园,为游客提供走出家门、亲近自然的机会,带火了该区乡村旅游。如,卜花村充分发挥“糖果蔬畜”等特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出农事体验、农业观光等项目,进一步推动村寨古朴民风民俗、传统农业文明焕发新活力。

  江州区象郡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蒙彬斌说:“通过‘民族特色村寨+’模式,江州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和体验,带动了民族村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据了解,今年以来,在野宿集、卜花农宿等民宿、农宿累计接待游客1.72万人次,营业收入1422.8万元。

  江州区区长李红兰表示,下一步,该区会持续在品牌效应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将民族村寨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和美村寨,推进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民族村寨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管林华  江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玉平 黄 锋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