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宾阳壮锦:经纬交织 锦上添花
2024-08-22 11:31:05来源:南宁日报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原标题:宾阳壮锦

  经纬交织 锦上添花

宾阳壮锦:经纬交织 锦上添花    

  黄爱群在竹笼机上织壮锦。南宁日报记者叶子榕 摄

  南宁地铁1号线埌东客运站出入口设计采用壮锦元素,时尚又传统,体现了浓郁的壮族特色。在南宁,许多建筑物和市政设施都用壮锦纹样进行装饰,壮锦正通过各种方式向人们展示其厚重的文化魅力。

  壮锦与蜀锦、云锦和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宾阳壮锦起源于汉代,形成于唐宋时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壮族民间工艺文化的珍品,是古老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0年,宾阳织锦技艺列入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宾阳壮锦作为广西壮锦的代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传承保护与发展情况如何?记者深入宾阳县一探究竟。

  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

  棉纱为经、丝绒为纬,通经断纬、巧妙交织……宾阳壮锦在这里传承。在宾阳县临浦路上一栋不起眼的三层楼里,藏着一片色彩斑斓的小天地,这里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的家。

  谭湘光是宾阳织锦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壮锦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广西壮锦织造工艺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从艺50余载,谭湘光继承了通经断纬的传统手工织锦技艺,曾多次应邀赴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表演技艺,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2002年,谭湘光创办了宾阳县湘光织锦坊,将宾阳壮锦发扬光大是她创办织锦坊的初衷。“使用才是最好的传承。”20多年来,谭湘光坚持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宾阳壮锦文化。她开拓思路,将传统的壮锦服饰、织锦工艺品与现代文创产品相结合,创作出一大批集传统民族工艺和现代美学理念为一体的壮锦精品,畅销海内外。

  提到壮锦与其他织锦的不同之处,谭湘光用“粗犷”两个字来概括。壮锦色彩斑斓、佳丽厚重,和壮族人民热情爽朗、浓烈饱满的性格特点相吻合。壮锦上的纹饰图案大多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具象实物,壮族人民根据这些自然形象的特点,以大胆省略及变形的手法织锦,虽然抽象但意韵生动,耐人寻味。

  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走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非遗传承基地,各式各样的壮锦服饰、壮锦文创工艺品等讲述着宾阳壮锦的发展故事。

  “眼前这幅《壮锦》是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纪念邮票‘壮锦’的图样,由蟒龙纹壮锦和万寿花纹壮锦组合而成,具有浓郁的壮族特色和吉祥的文化寓意。”南宁市宾阳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爱群介绍。

  “我的母亲和外婆都是织娘,当时多以编织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当年壮锦背带是本地出嫁女的必需品。”黄爱群从16岁开始和母亲学习编织壮锦,23岁师从谭湘光系统学习壮锦的传统织造技艺。

  宾阳壮锦编织技艺严格传承了传统壮锦古老的织造器械、编织工艺、编织材料和图案风格,与其他织锦器械最大的区别就是悬挂在壮锦织机上的大竹笼,因此宾阳壮锦织机又被称为“竹笼机”。

  黄爱群介绍,壮锦经线一般为原色,纬线按织锦人的构思配以不同的色彩,织机上方的大竹笼是专门用于提织花纹图案的,这也是壮锦纹饰变化无穷的奥秘所在。从传统到创新,宾阳壮锦已发展出近60种纹样,“八角花”纹样是壮锦最重要的标

  壮传承千年不绝,它是一代又一代手工艺匠人的精神传承。如今,在恪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宾阳壮锦传承人结合现代纺织工艺,对壮锦织造的工艺设计、经纬配色等进行创新,使这门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电商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谭湘光依托宾阳县湘光织锦坊这一平台,积极开办培训班,带领组织农村妇女、待业人员、残障人士等学习织锦技艺。对于已掌握织锦技艺且有意从事织锦生产的妇女,宾阳县湘光织锦坊免费提供竹笼机,带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宾阳县还邀请市民游客到织锦坊参观交流,不定期举办锦织锦技艺教学培训班及织锦技艺比赛,并与市侨联、市总工会、各大院校合作传授织锦技艺,联农带农培养了一批织锦技艺传承人。同时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谭湘光开发了许多时尚的壮锦元素单品,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精美的壮锦壁挂、时尚的壮锦包包、可爱的壮锦公仔、精致的壮锦扇子、舒适的壮锦抱枕……传统精湛的技艺与现代美学的设计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曾雪霞是谭湘光徒弟,决心借助互联网让壮锦成为“线上流动的艺术”,“我们将更加注重壮锦文化的挖掘,创作出更多短视频,传播弘扬壮锦文化。同时,运用电商平台将壮锦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壮锦走进千家万户。”(南宁日报 记者郭少东 通讯员农燕明 实习生江浩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