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遇龙河体验竹筏漂流。
遇龙河上竹筏川流不息。
外国游客在遇龙水韵处合影打卡。
进入暑假,无论是遇龙河,还是阳朔漓江段,处处人山人海,排筏江中划,人在画中游……从暑假起,至8月10日,阳朔县遇龙河景区和阳朔漓江景区接待游客164.49万人。
阳朔,作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总体要求,在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城市软硬件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 强化生态环境建设 让天更蓝水更绿
八月的阳朔,漓江波光粼粼,与群山倒影交相辉映,游船穿梭往来,飞鸟翩然掠过,野生鱼群在漓江畅游,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
“电动竹筏的体验感很好,很平稳,没有噪音,也很安静。”来自浙江的游客仇洪坐着电动竹筏欣赏漓江沿岸风景,感觉非常惬意,称阳朔是一个幸福感很强的地方。
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金峰介绍,今年6月底,漓江景区千艘游览排筏完成“油改电”改造,漓江船筏旅游正式迈入新能源时代,将更好地保护漓江生态环境。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阳朔,正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目前,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广西桂林漓江站监测到,漓江共有水生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103种、鱼类(环境DNA)95种、鸟类167种、两栖动物35种、蝴蝶142种。
漓江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标准,漓江治理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案例,漓江保护经验做法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阳朔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此外,今年5月,阳朔县入选广西第一批县级水网先导区,并作为广西唯一县份入选全国第二批县级水网先导区。
该县水网先导区筹划项目总投资54.45亿元,将系统推进69个水网骨干工程,努力让“水上阳朔”的实景图成为绿色水网的“全国样板”。
2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把“规划图”变“实景图”
进入阳朔县城,一座崭新的汽车站映入眼帘。该车站一期工程正在进行最后的验收程序,预计年内投入使用。
该车站总投资1.19亿元,规划用地面积54.96亩,有主站房(含城市候机楼)、行车公寓、旅客服务中心、修理厂综合楼、架空双层停车场等,设计日发送旅客1.5万人。
“车站将提供‘客运+商务住宿+餐饮+旅游出行’等一站式服务,推动旅游客运智慧发展,优化旅游客运市场环境。”阳朔县汽车客运站站长韦健说。
穿过荆垭隧道,阳朔县地标性建筑“戏楼”清晰可见,“海旅免税·阳光超体”项目内外公共区域装修已全部完成,商户正在入驻装修,货架陆续入场。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总投资超33亿元,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是广西首个免税店,被列入2024年市级标志性引领性项目。
目前,该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48亿元,预计年内开业运营,届时将填补该县高端购物市场的空白。
今年以来,阳朔县集中开竣工的项目18项,总投资18.57亿元,签约项目5项,总投资22.3亿元。其中,阳朔智慧停车建设项目等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2024年桂林市领导联系重点推进重大项目顺利实现开工;福利漓江大桥工程主体合龙……
一个个重大项目的推进,为阳朔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3 加强软硬件建设 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成立旅游警察大队、设立旅游服务热线、实名制购验票有效推行……阳朔县加大城市软硬件设施建设,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阳朔县持续加大旅游投入,完善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供给,新增遇龙河景区富里桥至牛金嵅、览胜桥至骆驼过江、阳朔湾至山水大桥3条新航线。
今年7月,“i游阳朔”智慧文旅平台正式上线,其中视频广播监控系统实现对遇龙河全流域全方位的河面实时监管、“滴滴打车”模式实现游客与筏工的一对一服务等在全市旅游景区都具有引领性。
“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全方位提升阳朔旅游智慧化水平,争取逐步实现从‘i游遇龙河’向‘i游阳朔’的提质升级,为公众和游客提供线上线下全境全时服务。”阳朔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廖梅荣说。
据了解,今年7月,该县支付便利性旅游休闲区揭牌运营,全力推动食、住、行、游、购、娱、医等场景实现商户外卡受理覆盖面提升,将更好地满足境外游客的旅游消费支付需求,推动阳朔打造国际消费中心。
随着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持续向好,阳朔县旅游业驶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1—7月,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292万人次、旅游总消费1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94%和3.33%。(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傅清龙 通讯员 乔小娟 阳朔县融媒中心记者 邓琳钰 实习生 邱如琳 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