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17年培养海外留学高中生近900人
2024-06-14 11:04:54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原标题:广西17年培养海外留学高中生近900人——

  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小使者

广西17年培养海外留学高中生近900人

  毕业留学生朗诵诗歌《采薇》。 蒋光朝/摄

  悠扬动听的古筝弹奏、铿锵有力的诗词朗诵、整齐划一的武术演练……6月7日,在广西华侨学校2024届高中留学生毕业典礼上,来自泰国、老挝、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轮番上演了充满浓郁中国风的节目,也为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难忘的句号。

  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学子,在广西的3年求学生涯中,汲取了丰富的学科知识,沉醉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感受了八桂大地的丰沛民俗风情,进而爱上中国,爱上广西,逐渐成长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小使者。

  A 感悟中华文化之美

  舞台上,7位身穿精美汉服的姑娘,熟练地拨动古筝,一曲优雅的《兰亭序》在指尖下流淌而出。悠扬的琴音如丝如缕,缠绕在空气中,充满了诗意。姑娘们的动作轻盈而有力,每一个指法都充满了情感,宛如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现场观众沉醉在这美妙的旋律中,就像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墨香四溢的兰亭,与古人一同品茗论诗,感受那份宁静与深远。

  邓以霖、孙孝殷、李斐娜等几位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用一场精彩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她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兰亭序》余音未了,印度尼西亚留学生许万泰身穿汉服长袍,抑扬顿挫地领颂《采薇》这首古老的诗篇,泰国留学生陈婉妹、魏安乐、肖微林等一同附和朗诵。

  他们的声音在礼堂中回荡,引领观众跨越了历史长河,宛然看到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一幕幕在众人眼前生动呈现。

  “啪!”“啪!”越南留学生高氏明玉和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洪嘉镁带领着一群活力四射的同学,在舞台上展现《中国功夫扇》的独特魅力。他们手中的红面大扇犹如舞动的烈火,每一次挥扇都伴随着清脆的声响,如同疾风骤雨,震撼人心。扇影翻飞之间,现场观众仿佛看到了中国武术的精髓在空气中跃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留学生们都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对高中生涯的留恋。“学武让我强身健体,也磨炼了意志。一招一式中,我领略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洪嘉镁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武术的魅力,以及它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

  “学习诗词,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语言能力,也加深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陈婉妹将自己的感悟融入每一次朗诵中,希望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瑰宝。

  “在华侨学校,我度过了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光。这里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交流,让我拓宽了视野,对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邓以霖表达了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独立自主能力。华侨学校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B 体验广西民俗之乐

  说起对广西的印象,“广西三月三唱山歌”是留学生们绕不开的话题。每年的“广西三月三”,就像一首朗朗上口的诗词、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他们去探究去品味。

  对于留学生们来说,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个庆祝活动,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广西民俗的机会。他们在山歌的旋律中,感受到了广西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对生活的热爱,那歌声里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亲情的怀念和对爱情的向往。每一次对唱,都像是一次心灵的交流,让他们沉浸在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节日氛围中。

  “广西三月三,不仅仅是歌声,还有美丽的民族服饰、美味的五色糯米饭,以及那独特的壮族习俗。”高氏明玉说,“越中两国山水相连、习俗相通,广西三月三让我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黄琦瀚和王克文曾参加“山水之声·壮美之约”中国—东盟青少年民族歌会,以男女对唱的形式演唱印尼民歌《思念储存罐》。“我从小就热爱中国文化,9岁开始学习中文,梦想有一天能来中国留学,终于美梦成真。”黄琦瀚说,“广西和我想象中一样美丽,这里的民族风情非常吸引我。”

  今年5月,广西华侨学校组织来自印尼、老挝、泰国、越南的8名留学生参加首届广西高校国际学生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背篓绣球、毽球(花键)、板鞋竞速3个项目中,荣获4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

  “能得奖很高兴,但最开心的还是比赛中的配合和拼搏!”杨庭辉、曾维雄、郭富城和邓晖煌在背篓绣球比赛中,获得男子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回忆起比赛的情景,杨庭辉飙了一句广西方言。这是他跟着教练学习投掷绣球,耳濡目染学来的一句话。“要将绣球投入同伴的背篓,一要掌握力度,二要掌握角度,出手的时机很关键。”杨庭辉一边说,一边手把手教记者抛球的技巧。

  “板鞋竞速考验的不仅是运动员的速度和协调性,更是团队合作、策略运用和默契程度。”洪嘉镁、刘明明、张慧芬获得板鞋竞速女子团体赛二等奖,她们对广西这一民俗比赛情有独钟,总结出不少经验。面对比她们年龄更大、力量更足的大学生代表队,她们就是用“121”协调一致的口号来统一步调,从而实现了高中生战胜大学生的逆袭。

  C 搭建文明互鉴之桥

  记者了解到,广西华侨学校是广西唯一一所建制招收海外来华留学生的中等学校,自2007年开始创办海外留学生高中学历班以来,已培养了高中学历留学生近900人,生源分别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14个国家。在该校毕业的留学生申报中国大学录取率为100%,学子足迹遍布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侨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在中国学习和生活多年,这些学子逐渐成长为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知华、爱华、友华力量。

  广西华侨学校副校长覃志坚介绍,该校当前的留学生群体以高中生为主。学校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常规的学术课程,还精心策划一系列课外活动,开设古筝演奏、民歌演唱、民族舞蹈、书法研习、武术演练、诗歌朗诵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中华艺术的丰富多样,品味其中的乐趣,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学校将持续努力,为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推动中外文明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为构建全球化的文化交流桥梁作贡献。

  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彬嘉玛·塔维她雅浓表示,泰国今年有14名在广西学习的高中留学生毕业。留学3年来,他们逐渐了解中华文化,学会用创造性的方式展现自己,生活得温暖而幸福,希望他们进入高校学习后,能获得更大成功。

  老挝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翁巴奴·西巴色表示,有志于到中国求学的老挝学子,提前到广西读高中,可以为接下来的大学阶段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他希望此次毕业的老挝留学生可以成为精通汉语或其他专业的人才,为中国—东盟经贸、文化、科技合作贡献力量。

  今年毕业的泰国留学生陈婉妹被浙江大学录取,就读专业是她心仪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数字经济领域方面,中国的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很值得泰国学习借鉴。”陈婉妹说,她希望以后做一名数字技术工程师,在浙江大学学到更多本领,为泰国和中国的信息技术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去年被浙江大学录取的泰国留学生李明月念的是经济学,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她认为经济学可以助力她圆梦:经济学提供了对国际经济关系和贸易合作的深入理解,这对外交工作中处理国际事务至关重要。“广西就像我的第二个家,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情,每每想起都会让我心生温暖和向往,我渴望回到这个美丽的地方。”李明月在接受记者微信采访时,表达了对广西的深深眷恋之情。(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冯 辉  通讯员 李 丹 闫会青)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