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摘的1万斤毛节瓜全部卖光了,根本没有得剩,要购买只能提前预订。”5月29日上午,在我市八步区铺门镇的东融(供港)蔬菜产业示范区,种植大户彭慧敏正歪着头夹住电话和客户沟通订单,双手也不闲着,忙着分拣即将送往香港和澳门的毛节瓜。
从蔬菜上市“俏”,鼓了群众腰包,到贺州“菜园子”直通香港“菜篮子”;从最简单的加工方式,到以供港蔬菜为主导的全链条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供港蔬菜已成为贺州一项富民兴农的大产业。
好新鲜:菜地直供港澳仅需4小时
时下,正是毛节瓜采摘的“黄金期”,工人们正在瓜田里忙碌。另一头,在彭慧敏的蔬菜基地仓库里,工人们分拣、打包、装运蔬菜,忙得热火朝天。
彭慧敏种植的毛节瓜日产1万斤,因其现摘现卖、个头均匀、口感鲜甜、水分充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抢手货。为了将这批毛节瓜按时送往湾区市场,彭慧敏不仅全家出动,还另外聘请了40多名工人,只为在12点之前将这批毛节瓜打包装车。
“粤港澳地区的客户要的就是一口鲜,我们的蔬菜采摘之后,要分拣装筐,然后用泡沫箱包装,中午再由两辆冷链车装车发货,经过陆运和中转过关后,新鲜的蔬菜就能端上港澳市民的餐桌。”说起送菜的流程,彭慧敏如数家珍。
东融(供港)蔬菜产业示范区面积有8700亩,培育发展有种植大户100多户,彭慧敏就是种植户之一,也是贺州市宸耀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早年彭慧敏随父亲在广东从事蔬菜经销生意,2013年回到家乡开始规模化种植毛节瓜、豆角、丝瓜等农产品,对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菜品耳熟能详。
毛节瓜走俏市场,正是贺州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广阔市场,深入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出的硕果。我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驱车到广州240公里,至香港、澳门仅500多公里,通过加快建设全链条产业体系,有效推动了供港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2023年12月,广西首趟供港澳蔬菜直通车在贺州市钟山县发车,贺州蔬菜顺利实现“直通直销”香港地区,“才下枝头,就上餐桌”的产销时效进一步保障了农产品的新鲜度。
好品质:建立溯源体系守护“舌尖安全”
近日,在贺州农投正地公司(以下简称“正地公司”)铺门种植基地,生产技术管理员黄涛正通过电脑和二维码打印机,打印一张张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溯源码,“这个二维码就像产品的‘身份证’,手机一扫,什么信息都能查到。”
打开这张产品二维码,在正地公司智慧农业云平台上,记录了消费者所购买的农产品全生长期图片、肥料使用记录、实时监控视频、关键环境数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相关详细信息,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全程可控、可溯源。
正地公司作为粤港澳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近年来,基地依托铺门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坚持绿色生态、无公害化种植,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及智慧农业溯源系统,大力发展供港蔬菜种植,获得了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备案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备案资质,年蔬菜总产量达4万吨,年产值超2亿元,生产的豆杯、青仔、毛节瓜等蔬菜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抢手货。
为夯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高品质生产基地基础,基地还与广西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制定了4个供港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地方标准,10个供港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团体标准,8个供港蔬菜质量广西团体标准和2个供港蔬菜包装冷链运输操作标准,并建立广西八步豆杯科技小院等创新平台,积极打造蔬菜产业科技高地。
近年来,我市对标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建立智慧农业溯源系统,在全市61个乡镇(街道)设立了蔬菜禽肉农药残留流动监测站,构建“从生产到销售、从农田到餐桌”的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确保全程可控、可溯源。
2023年,贺州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2家、累计达到52家、认定基地数量位居全广西第一;新增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6个。
好收入: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
放眼贺州市平桂区椒闻天下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区,青山环绕,大棚集中连片蔚为壮观,棚内椒农在忙采摘辣椒。一批批打包装运的供港蔬菜,沿着农村公路发往湾区市场,产业有了“好收成”,群众跟着受益有了“好收入”。
“每逢采摘旺季,园区一天就能生产3万斤蔬菜,没有400个工人来干活的话,根本搞不定。一年下来就给工人们发了1500多万元的工钱。”平桂区华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韦剑说道。
同样是打工,家门口就业的性价比高在哪里?“我们把土地租给企业赚租金,帮企业打工又得一份钱。”村民李素荣说道,这里按天给工钱,有空就来,也不耽搁家里事。
家门口就业托起稳稳的幸福。近年来,平桂区以群众就近发展增收为目标,依托资源禀赋,重点发展现代设施大棚蔬菜全产业链,成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群众依托园区企业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入股分红、自主经营等方式,增加经营性、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园区的蓬勃发展还直接带动园区驻地的羊头镇中红村、龙山村等30个村年均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贺州日报 记者 蓝淑娴 通讯员 罗李香 郭晓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