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陆运河建设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数字孪生智慧运河”系统。 广西日报记者 徐天保/摄
平陆运河进入施工关键期,通水尚需假以时日。但在虚拟空间里,海量的数据,正快速流淌。
5月26日,记者走进平陆运河建设调度指挥中心,巨幅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孪生智慧运河”系统,科幻感十足,令人震撼。
这里,既连接绵延134.2公里的运河施工现场,也连接着工地上6500多台(套)大型机械设备。
屏幕上,一个个实时更新的数据,如同跳动的脉搏,映射出运河建设进展和工程施工动态。
“这是我们打造的全国首个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智慧运河。”指着大屏幕,平陆运河集团科技信息部副部长闫强,言语里满是自信。
平陆运河建设,涉及航道开挖、土石方综合利用、船闸主体施工、混凝土浇筑、生态保护等诸多环节。宏大的建设场景,每天都会产生海量数据。
如何让纷繁芜杂的数据变得有序、智慧?
通过北斗卫星、云计算、人工智能、BIM、GIS等科技手段,研究人员在虚拟空间里为平陆运河打造出一个“孪生兄弟”,通过它实现即时精细感知,从而将虚拟与现实紧紧相连。
“你看,只要点击鼠标,边坡监测、人员管理、环境监测等情况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打开平台系统,摄像头捕捉到的施工画面,跃然而出。
在运河起点平塘江口,无人测量船游弋水面,无人机悬停半空,空天一体的侦测系统正在探测水下地形;
在第一梯级枢纽马道枢纽,位移传感器、智能监测机器人、自感知光纤锚索监测,可侦测到边坡地块哪怕毫米级的位移;
在运河入海口,国之重器“天鲸号”正“鲸吞”着水底的泥沙、岩石,采集数据不断刷新;
……
数据流淌,向海而行。这些实时采集的数据,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入平台的智慧大脑。一旦数据出现不稳定状况,“大脑”里便会闪现出不同颜色的预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判断处理。
大数据发力,科技范儿十足——BIM技术将运河关键控制工程设计模型叠加到现场实景图中,建设者能够随时掌握各类建设参数;通过地理信息平台和物联感知平台,工程车的停靠位置、运行状况一目了然;智慧运河接入沿线12个水文站的数据,指挥人员可根据汛期水情对人员设备进行调度。
“从建设到运营,数字孪生智慧运河将伴随运河全生命周期,实现运河动态‘一图总览’、工程建设‘一站服务’、决策指挥‘一脑智控’。”闫强说。
未来,数字孪生智慧运河还将与西江和北部湾港数据实现连接,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注入数字动能,提升新通道运行效率。
兴许,若干年后,人们点开系统里储存已久的建设数据,依然能感知到平陆运河建设的激情与速度。(广西日报 记者 赵 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