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一叶跨重洋 万里开茶道 ——广西六堡茶走红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的背后
2024-05-22 11:48:00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汤色红浓,甘柔醇香,完全征服了我的味蕾,令人惊艳。”资深茶友对广西六堡茶赞不绝口。

  “推介会上拿出的六堡茶都是天花板级别的,这是茶友的饕餮盛宴,更是广西六堡茶的巡礼展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工程学院院长陈恩海难掩兴奋。

  “六堡茶是广西茶的代表。我们这次将这么多‘拳头产品’带到杭州国际茶博会,就是想把六堡茶推向全国,让大家了解六堡茶、爱上六堡茶。”广西农垦集团总会计师蒋旭雄信心十足。

  资深茶友给予六堡茶高度评价,专家学者也一致看好产业发展前景。在近日杭州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潋滟西湖景伴着醇香六堡茶,掀起了一股“广西六堡茶热”。

  好山好水出好茶

  广西六堡茶为何这么香?

  致力于续写茶船古道新传奇,广西近年来全力打造以六堡茶为引领的千亿元茶产业,六堡茶产业发展快马加鞭。“2023年,广西六堡茶产量约3.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269.08亿元,带动农户数量达8.36万户,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好山好水出好茶。广西独特的气候环境、靓丽的山水风光,为茶叶生长提供了优渥条件。2021年起,六堡茶主产区梧州市启动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茶园规模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扩增。目前,梧州市茶园总面积达38.62万亩。

  从传统农耕茶到现代科技创新茶

  “原料是基础,工艺是核心。”作为六堡茶现代制作工艺奠基人之一,杜超年一语道破六堡茶的制作玄机。

  六堡茶的后发酵加工分为热发酵和冷发酵。热发酵技术有1500多年的历史,制作时发酵时间较长。上世纪60年代初,杜超年与同事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卧薪尝胆,发明了“六堡茶四金钱冷水渥堆发酵工艺”,实现了六堡茶从传统农耕茶到现代科技创新茶的跃升。

  多年来,六堡茶制作工艺与时偕行、开拓创新,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各有千秋、交相辉映。2022年,六堡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年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牵头开展广西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分别从六堡茶品种选育、繁育、种植、加工、仓储等环节进行技术攻关,最终在新品种选育等8个方面实现突破,使六堡茶产量产值实现“双倍增”。

  科技创新带来澎湃动力。“广西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广西六堡茶茶园绿色生态智慧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我区7家茶企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广西六堡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梧州茶厂技术中心、广西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创新平台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品牌出海 香飘海外

  “大手笔的亮相与推介、大规模的市场开拓与营销、大力度的规划与投入,促使广西六堡茶快速发展。”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看来,广西六堡茶持续热销的原因,除了产品本身品质过硬以外,品牌营销十分重要。

  用好区域公用品牌和文化品牌,我区进一步提炼六堡茶品牌价值,提升品牌影响力。在近日举行的2024中国茶品牌建设论坛上,梧州六堡茶荣获“2024年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TOP20”第13名,品牌价值达49.73亿元。

  19世纪末,六堡茶飘香东南亚,穿越历史、跨越国界,造就了著名的“茶船古道”。今时今日,伴随“一带一路”倡议,六堡茶“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馥郁浓滑的茶香从东南亚飘到欧洲,踏上新的路程。

  “前段时间,我们有幸通过中欧班列让六堡茶走进法国,在当地开展了两场文化推广交流活动。‘广西六堡茶+法国红酒’的新颖组合受到很多客户的喜爱。”谈到品牌出海,某著名六堡茶企业董事长吴燕颇有心得。

  这是广西六堡茶走俏海外的缩影。近年来,广西六堡茶依靠全球营销战略重新拓展东南亚市场,强势挺进巴黎、维也纳等欧洲市场,助推六堡茶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在当前大环境下,广西六堡茶逆势而上,销售势头强劲,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不断拓出新渠道,说明市场对其十分认可。”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六堡茶企业越来越重视海外市场,仅梧州中茶公司一家的2023年六堡茶出口营业额就超过1000万元,这说明国际市场未来可期。(广西日报 记者 陈 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