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南宁“文博大餐”已备好 明日同步上新
2024-05-17 10:48:26来源:南宁晚报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原标题:南宁“文博大餐”已备好 明日同步上新

  丰富历史文化呈现形式,激发公众探索欲和求知欲

南宁“文博大餐”已备好 明日同步上新

  广西自然博物馆深受孩子们喜爱

南宁“文博大餐”已备好 明日同步上新   

  南宁孔庙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自1977年设立以来,这个节日已陪伴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度过了48个春秋。今年的“5·18”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强调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

  时下,“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南宁市内各大博物馆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激发创新活力,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和认同,让博物馆真正成为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终身学习的“大学校”。

  陈列展览不止于看

  一场好的博物馆展览,不仅能让人耳目一新,更能成为公众学习和了解历史文化知识的窗口。

  5月18日,南宁市“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宣传活动将亮相南宁孔庙博物馆,汉服汉礼展示、大成礼乐、冠笄礼、开笔礼、宋式点茶体验、国风游艺……集中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南宁市内各大博物馆也已备好“文博大餐”,将于18日同步上新,可谓期待值拉满。如南宁博物馆“叙说——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南宁孔庙博物馆“孔子密码——研学主题探索展”、广西民族博物馆“天工润无声——广西民族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展”、广西自然博物馆“生命之美——走进斑斓的蝴蝶世界”。

  南宁博物馆副馆长覃忠介绍说,市博常年保持“月月有新展”的新鲜度,并依托自身资源策划相关配套活动,让观众在参观展览时更具沉浸感和体验感。“开展当天将有专家现场与观众分享解读展览内容、分享展览背后的故事,我们还策划推出了展览配套的研学手册、配套印章、文创贴纸,以及针对青少年开展公益研学课程。”

  在各类创新元素的助力下,南宁市内各大博物馆均开拓了专属的逛展方式,如广西博物馆“桂宝迷踪”展厅解谜游戏、广西民族博物馆“探寻壮美广西”线上线下展厅互动、南宁博物馆“96号汽灯店”探索解谜游戏等。“展览+”模式丰富了考古文博知识的呈现形式,激发起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对历史文化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特色活动不止于玩

  如今,节假日逛博物馆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南宁市内各大博物馆都是游客云集的热门场所,其中,南宁博物馆日均入馆人数在1万人次以上,广西博物馆更是“一票难求”,需提前1至2天线上预约。

  “今年‘三月三’,还有‘五一’假期,我们一家基本上都是在南宁的博物馆里度过。”市民冉女士在手机里关注了各大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若是有新展或感兴趣的活动,冉女士总会带着孩子积极参与。尤其是围绕传统节日或非遗项目开设的研学活动,可以让孩子们边玩边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育活动,是吸引市民游客一再打卡博物馆的秘诀之一。以各馆的特色活动为例,南宁孔庙博物馆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游客的个性化文化需求出发,打造了儒学文化主题游,并常态化开展沉浸式国学体验和民俗体验。2023年,该馆累计举办各类传统礼仪、传统节日活动、公益研学、家风讲座等活动300余场次。

  广西博物馆则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公益性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服务、历史文化公益课堂瓯骆学堂”、亲子美育项目“文化遗产周周学”、儿童专题考古探秘活动“趣味研学课”、青少年研学旅行项目“跟着博物馆游广西”、青少年体验项目“博物馆职业体验营”、公益性系列学术活动“瓯骆讲堂”、古籍保护与利用项目“古籍活化体验”、跨界合作品牌“行走的广西博物馆”等特色项目。

  据统计,2023年,广西博物馆全年接待到馆观众超150万人次,提供讲解、研学活动等各类服务3000余场次,互动区域开放服务900余场次。“通过不断挖掘文物多重价值,策划开展一场场各有特色的社教活动,观众从‘参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广西博物馆研究馆员黄璐表示,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让古老的文物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发挥出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

  文化育人不止于馆

  今年恰逢广西文博事业发展90周年,为更好地展示广西文博事业的风采,5月18日12:00—17:00,广西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博物馆、桂林博物馆、柳州工业博物馆等广西区内五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将开展长达5小时的直播接力活动,向公众介绍各馆特色展览。

  在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各大博物馆不断拓宽传播途径,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插上了翅膀。与此同时,种类繁多的社教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馆舍,活动类型兼顾线上与线下,活动范围涵盖校园、社区、乡村等地,不断增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及覆盖面。

  今年“5·18”期间,南宁博物馆将开展南宁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将“5·18”知识科普和南宁历史文化等内容送到学生身边。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更将线下活动搬到了人流密集的朝阳商圈,活动内容涵盖“南宁考古成果展”、“顶蛳荏苒”文创纪念品展、“原始垂钓”文化体验等,让市民游客更好地了解南宁文明起源和发展历程。

  喜欢纪录片的市民游客不妨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三楼影视厅,届时影视厅将播放《壮族天琴》《红瑶服饰》《手工造纸》《三江侗族》四部纪录片,纪录片里藏着广西美丽的风景和广西各民族相互交往交融的动人故事,更展现出博物馆在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

  据介绍,广西民族博物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常年在广西10个生态博物馆开展乡村影像培训、民族文化课堂、文化记忆工程、乡村文化建设、技能培训等活动,并通过创办广西民族志影展暨非遗影像展,用来自民间的镜头讲述、记录、传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唤醒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有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南宁晚报 记者陈蕾/文 宋延康/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