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科技带头 农机加速 水利护航 ——广西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见闻
2024-03-13 11:14:53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原标题:科技带头 农机加速 水利护航

  ——全区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见闻

科技带头 农机加速 水利护航 ——广西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见闻

  平南县平南街道遥望村良村屯春耕生产顺利展开。罗华飞/摄

  采用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实现增产增效;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延伸灌渠水网,畅通渠系“毛细血管”……3月4日,全区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在平南县召开,记者跟随与会代表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直击春耕的火热场景,感受良种良法、全程机械化和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在粮食生产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

  A 全程机械化节本增效

  在平南县南部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的育秧车间,秧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我们已建成全自动播种育秧中心,每天播种能力达1000亩以上,对抢抓季节、有效应对低温阴雨天气发挥重要作用。”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地实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9.6%,示范基地节约生产成本454元/亩;每年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2万亩,在育秧—耕整地—播种—插秧—植保—收割—烘干—仓储—加工等环节实行全程机械化服务。

  据介绍,位于镇隆镇的平南县南部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总投资约7000万元,集水稻育插秧、烘干、仓储、大米加工等于一体。一期建设有全自动育秧生产线、智能控温大棚、暗化催芽室、浸种池等,通过机械化育秧,可全面提高秧苗质量、育秧效率,满足周边种植户万亩农田育秧需求。

  “平南县南部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是广西首家循环立体运动式育秧苗床、首家使用全自动供盘、码盘机械手的现代化工厂化集中育秧中心,是全区农业产业一体化、全程化的典范。”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使用循环立体运动式育秧苗床可以节约用地,使秧苗循环采光,还可以应用于蔬菜和中草药育苗、食用菌生产等;全自动供盘、码盘机械手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B “四新”助力增产增收

  新品种、新技术、新渠道、新模式……走进平南县万亩吨粮田绿色高效示范基地,“四新”做法实现“增产、增值、增效、增收”,让与会代表频频点头。

  “基地选用中浙优H7、Y两优900、壮香优金香、又香优龙丝苗、金灿99等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好特性的稻种,结合本地土壤特性,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实现农业增产。”谈到基地的富硒大米,该基地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当地种植的富硒“旺官米”已打响品牌,不仅畅销大湾区等地,而且出口东盟国家,每公斤价格比普通米高20元左右,增收效应明显。

  除了新品种,该基地创新采用“早稻+晚稻+蔬菜”一年三造种植模式。早稻亩产510公斤、晚稻亩产500公斤、蔬菜亩产2000公斤,年亩产值达8650元,比两造种植模式亩增收4000元。

  此外,基地推广的机械化抛秧、机械化直播、无人机直播、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等技术,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每亩可节本增效110元,每年可节本增效11万元以上。

  拓宽新渠道,推动农民增收。基地发展“订单”农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服务组织”的模式,为社员及农户提供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农资购销、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预计2024年订单面积可达1.2万亩,占总面积的61.7%;产值约1.236亿元,同比增长12.2%。

  C 农田水利保驾护航

  “我们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通过村委及专业合作社、专业种粮大户牵头等多种形式,每年投入资金约25万元,投入工日约500人次对渠道及机耕路等水利设施进行定期清理维护,今年已完成了约1000米田间渠道清淤。”平南街道良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示范点通过统筹资源、多元投入助推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管护。同时,引导群众担任“田管家”,承担小型农业水利设施日常“巡、管、护”工作,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据介绍,平南县平南街道遥望村良村屯的这一示范点,位于平南县官成水库灌区灌溉范围内,主要种植富硒水稻,农业灌溉需求较大,主要由官成水库灌区和良村屯山塘互补调度保障。

  2023年底,当地启动良村屯山塘清淤加固整治工作,对山塘周边进行加固、整治。同时,结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将山塘淤泥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复垦,作为农业副土培肥土地,既节约资金投入,又提升地力。

  平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实施小农水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示范点共建成灌溉渠道28.69公里,实现了路成网、水成行的完善农业水利设施格局。“灌溉效率由原来的68%提高到85%,原来无法耕种的100多亩荒地变为良田。”

  凭借充足的灌溉水源优势,良村屯因地制宜创建富硒水稻示范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模式蓬勃发展。同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种植大户梁天银自筹资金40万元,完成山塘到田间总长800米的连接渠道改造,进一步提升了良村屯农业水利灌溉能力。

  “现在‘梁天银’大米品牌不仅在县内家喻户晓,而且畅销区内南宁等地和广东、上海、北京,带动核心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辐射区18%、所在乡镇22%。”基地负责人如是说。(广西日报 记者 陈 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