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据悉,2023年,农业银行广西分行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有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实体贷款增量达688亿元。
聚焦重点新兴产业,全力做好科技金融
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该行制定出台《关于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方案,从强化源头对接、多维联动服务、提升运作效率等方面系统推进,以高目标引领科技金融服务工作。
同时抓实科技创新企业金融服务,通过主动对接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以及全力满足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型骨干企业培育发展优势产能的合理资金需求等,满足科技型企业全方位、全周期金融需求,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广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末,该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530亿元,比年初增加194亿元,增速57.75%。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倾力做好绿色金融
农业银行广西分行持续推进“双碳”重点领域业务扩面增量,围绕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领域,以及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生产、生态环境等碳减排效应明显的领域,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助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3年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871亿元,比年初增加228亿元,增速35.49%,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8.85个百分点。
聚焦增量扩面降本,全力做好普惠金融
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该行聚焦“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客户、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制造业、科创、新市民和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普惠金融服务,组织开展专项服务营销活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同时以网点普惠金融产能提升、集群营销、供应链融资为重点,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小微企业首贷户、信用贷款、银税直连、制造业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支持,做大做强普惠业务规模。
2023年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414亿元,比年初增加91亿元,增速28.24%;累计投放“桂惠贷”24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5753户,节约融资成本3.92亿元。
聚焦敬老适老,全力做好养老金融
农业银行广西分行细化服务措施,积极做好养老金融。该行在养老产业、养老服务、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等领域做好客户的营销服务工作,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推动农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同时择优支持区内长寿市、县(区)、乡养老配套设施和康养项目,做大做强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业务规模,成功中标广西农担公司年金项目等4个企业年金集合计划项目。
聚焦敬老适老,不断提升适老化服务能力。在网点营业大厅放置特殊群体服务设施,做好柜台延伸上门服务,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给予重点关注,不断提升老年客户金融服务体验。截至2023年末,该行强化网点适老化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了731个“农情暖域”品牌网点,13个网点获评“情暖夕阳”适老化示范网点称号;养老金受托资产余额94亿元,增量17亿元。
聚焦便民惠民,全力做好数字金融
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加快创新服务数字化转型,强化内外部数据对接,切实提升在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科技赋能,有效促进主营业务发展。
该行大力推广“惠农云”数字乡村平台,辖属14家二级分行均实现数字乡村场景覆盖,累计建设乡镇治理、“三资”管理等数字乡村云平台场景1074个,覆盖全区96个县区,入驻机构达858个。该行在农村地区布放电子机具6508个,设立“惠农通”服务点1861个,覆盖97.38%乡镇。同时大力推广“信息建档+线上办贷”作业模式,充分满足农民种植、养殖和发展二三产业融资需求。2023年末,该行县域个人贷款余额924亿元,比年初增加78亿元。
该行强化科技赋能,丰富“数智人社”一体化平台功能,在超级柜台投产上线社保、医保、公积金等25项高频政务事项。同时持续挖掘校园、食堂等高频场景客户需求,上线推广多个学校、医院智慧项目。围绕新市民消费投资需求,不断提升金融的可得性和便利性,2023年该行累计投放新市民贷款88亿元,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的监管评价等级为A级。(文 李桂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