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发布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方案 高考时间由2天调整为3天 不再区分一本二本
2024-01-30 10:40:01来源:广西日报编辑:蔡俊聪责编:刘洋

  原标题:广西发布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方案

  高考时间由2天调整为3天 不再区分一本二本

  ■2024年起,我区文化统考不再分文理科,采用“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考生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2”为再选科目,考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

  ■新高考一般安排在6月7日—9日进行,全国统考科目考试时长与改革前相同:语文科目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时长均为120分钟;每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

  高考时间由2天调整为3天,不再区分一本、二本……1月29日,广西招生考试院发布《广西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方案》及其解读。记者发现,与往年相比,新高考方案有许多不同之处。

  ——选科组合和考试科目不同。老高考基于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以及文科或理科综合。而新高考采用“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考生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2”为再选科目,考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

  在“3+1+2”的模式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扩大了考生的选择面。例如:考生选择物理后,仍可以选择思想政治、地理;选择历史后,也可以选择化学、生物学。

  官方解读指出,老高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简单用分数评价。新高考“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对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考试时间和成绩构成不同。新高考一般安排在6月7日—9日进行,时间由改革前的2天调整为改革后的3天。全国统考科目考试时长与改革前相同:语文科目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时长均为120分钟;每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

  新高考考生的文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其中,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的分值均为150分,总分4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的首选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转换分呈现,3门科目分值为每门100分,总分300分。

  ——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不同。新高考的招生计划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其中普通类招生计划按照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别呈现;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不分首选科目统一呈现,其他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按照首选科目要求分别呈现。

  老高考是以“院校”为单位填报志愿,新高考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志愿。新高考模式下,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开投档录取。考生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录取工作分批次依次进行,录取批次共设本科提前批、特殊类型批、本科普通批、高职高专提前批、高职高专普通批等5个批次。

  新高考本科普通批为什么没有区分一本、二本?官方解读指出,合并本科批次,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从高校的角度考虑,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校办学主体作用,激励高校注重内涵发展,发挥自身优势,专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进而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考生的角度考虑,有利于进一步增加考生选择范围,引导考生结合个人志向、学科兴趣、个性特长,更理性地选择自己比较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促进考生健康成才成长。从高中的角度考虑,有利于高中学校破除盲目追求“一本升学率”,促进高中学校更好地立足校情,明确定位,创建本校本特色。从社会的角度考虑,有利于扭转简单用录取批次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片面导向,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发展。

  据悉,广西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4年起普通高校按照新的考试招生模式录取新生,也称为新高考。新高考方案事项多、内容细,详情可登录广西招生考试院官网了解。(广西日报 记者/魏恒 刘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