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榨季开始,广西各制糖企业进入紧张的生产状态,全区食糖产量预计在600万吨左右。 (资料图片)
■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32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连续19个榨季占全国的60%左右
■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食糖产量稳定在600万吨左右,农民种蔗收入稳定在250亿元左右
■ 全区糖料蔗良种覆盖率达98%,其中广西自育品种覆盖率89.8%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最大的食糖主产区,是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主阵地。记者从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获悉,2023/2024年榨季,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124万亩,同比增加4万亩;预计糖料蔗产量4900万吨,同比增加780万吨,蔗农增收趋势明显。
目前,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食糖产量稳定在600万吨左右,农民种蔗收入稳定在250亿元左右。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32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连续19个榨季占全国的60%左右。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广西坚决扛起保障国家食糖安全责任,深化糖业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糖料蔗稳产提质增效和糖产业链优化升级,全区糖业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大力推进糖料蔗种植良种化。我区全面落实糖料蔗良种推广补贴政策,2020—2022年共推广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1063万亩,发放补贴资金35.8亿元。全区糖料蔗良种覆盖率达98%,其中广西自育品种覆盖率89.8%。
扎实推进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糖料蔗联合收获机拥有量从2013/2014年榨季不足20台增加到目前的2500台。在全区推广“田间砍倒—机械搬运—集中剥叶除杂—糖厂压榨”分步式机收模式,2023年预计全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分步式机收点超60个,预计每亩降低砍收成本约200元。2022/2023年榨季,全区糖料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9.07%,其中机耕率99.7%,机种率66.25%,机收率31.03%。
加快推动糖料蔗经营规模化。支持制糖企业建设糖料蔗自营基地,引导各地采取土地流转、“并户联营”“托管”等方式,加快推进糖料蔗经营规模化。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新增糖料蔗经营规模化面积40万亩,预计2023年底新增55万亩、全区经营规模化总面积达270万亩。
扎实推进制糖企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制糖企业战略重组和产能整合,全区糖业集团数量从“十三五”初期的17家减少至10家,其中年制糖能力超百万吨的制糖企业集团6家;糖厂数量从104间优化至79间,累计关停糖厂25间,淘汰落后产能9.65万吨/日,平均单厂日处理糖料蔗能力由6850吨左右提高至7600吨左右。全区近五成的糖厂装备了自动包装码垛、自动卸蔗平台,自动分蜜机和DCS自动控制得到普遍应用。制糖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明显提升。
目前,我区形成了加快推进糖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持续推动蔗糖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蔗渣、糖蜜、滤泥利用率100%,蔗叶离田综合利用率33%,液体糖、药用糖、注射用糖等深加工产品超过20个,环保餐具、酵母、生物肥等综合利用产品超过30个。开展制糖企业包干处理禁烧重点区域蔗叶试点和蔗叶资源化综合利用补贴试点,构建蔗叶收、储、运、用体系,全区蔗叶综合利用率63.6%,其中蔗叶离田利用率33.1%。
未来,我区将扎实推进糖料蔗稳产提质增效和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发挥好保障国家食糖安全主力军作用。 (广西日报 记者/岑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