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瓯骆讲堂”带你走进古籍的前世今生 广西每年抢救搜集少数民族古籍超2000册(件)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在历史上都创造了独特的文化,留下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昨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瓯骆讲堂”推出专题讲座《走进广西古籍和少数民族古籍》,邀请专家分享中国书籍发展历史,并重点讲述了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搜集保护工作及其背后的故事。
若是形容一个人读书很多,学识渊博,通常会引用成语“学富五车”,但你知道以古人的标准,究竟要看多少书才能称之为“学富五车”吗?在当天的讲座中,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书籍从最早的骨壳到如今的纸书演变史,更将有趣的历史知识穿插其中。
例如在汉武帝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自荐信,用了3000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抬着才能运到宫殿。“每片竹简能写30多个字,平均每公斤竹简有8000字左右。”韦如柱进一步讲解道,古代马车的载重量一般是200公斤,五车算下来大概1000公斤,因此“学富五车”相当于阅读800万字。
浩瀚历史中的典籍,凝聚着先贤的心血和智慧。作为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古籍蕴涵了各民族的文化审美和精神理念,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古籍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文种多样、形制各异,它们记载着各个民族的历史文脉、生产生活、民俗礼仪、情感体验,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的集中体现。
有别于传统印刷的古籍,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不仅是手抄,且多为孤本,还是群众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书,这给古籍普查、抢救搜集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此,韦如柱与团队探索出全国首创“复制件换原件”的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新模式,既满足了群众实际所需,又有效保护民族古籍。
“古籍保护的目的在于传承利用。”谈及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变化,韦如柱深有感触地说,近几年,广西每年抢救搜集的少数民族古籍超过2000册(件),尤其是2021年以来,广西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工作,并于2022年8月正式上线“广西古籍文库”数字平台,让更多的广西少数民族古籍走出“深闺”。(南宁晚报 记者陈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