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螺蛳粉火爆出圈。
螺蛳粉带火柳州工业研学旅游。图为学生在袋装螺蛳粉生产车间里研学。
螺蛳粉产业园。
螺蛳粉店一隅。
编者按
从小米粉到百亿产业,再到一个城市的出圈,柳州演绎了“螺蛳粉+文旅”的发展传奇。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发布2022年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十佳案例,“广西柳州螺蛳粉文旅特色品牌宣传推广活动”成功入选。
一碗粉,是如何带火一座城的?其秘诀就在于,柳州坚持创新发展和产业融合,讲好螺蛳粉故事,在“味道”中融入“文化”;创新文旅场景,把“流量”转为“留量”;不断修炼内功,将“网红”变成“长红”,从而创造了一流业绩。
1 反向出圈,“舌尖”带动“脚尖”
今年“五一”,张小姐专程从深圳出发,来柳州进行了一次“舌尖之旅”。“作为螺蛳粉的忠实‘粉丝’,我一直想在螺蛳粉原产地吃上一碗螺蛳粉,过一把鲜香辣酸爽烫的瘾。”张小姐说。
近年来,柳州螺蛳粉插上工业化的翅膀、搭乘互联网发展的东风,迅速走出广西、走出国门,从地方小吃一跃成为火爆出圈的网红食品。
“为一碗粉,去一座城。”越来越多像张小姐一样“追求个性、重视体验消费”的“Z世代”(受数字技术影响的年轻一代),因为“舌尖”带动“脚尖”,让偏居中国西南的工业重镇柳州变身为旅游打卡地。
在“反向旅游”火爆的2022年,“螺蛳粉”和“柳州”这两个关键词多次荣登全国热搜榜,柳州因一碗小小的螺蛳粉成为了广大网民“素未谋面的老家”。根据新周刊发布的《2022年度生活方式报告》,柳州市荣获“2022年度十大出圈小城”,成为年轻一代最心仪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2023年,这把因螺蛳粉引发的“消费之火”越烧越旺。“五一”假日期间,“西环肥仔”“凤张螺蛳粉”等网红螺蛳粉店门前排起了长龙,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背着包、拖着行李箱,迫不及待地守候在粉店前,只为实地体验一下地道螺蛳粉的独特风味。
外地游客的涌入,不仅让遍布市区各个角落的螺蛳粉小店人气爆棚,也让柳州各大旅游景点备受追捧。热门“打卡点”青云菜市、五星步行街,夜间经济集聚区窑埠古镇、风情港便民夜市等地,人流如潮,各种美食摊点被众多年轻人“攻占”。夜游百里柳江更是一票难求,“五一”假日期间游船运送游客约2.1万人次,单日最高客运量达6005人次,创下新高。
据统计,在螺蛳粉效应的带动下,“五一”假日期间,柳州市游客量达到了390.14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35.93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76.8%、66.4%。
2 讲好故事,“味道”融入“文化”
从一碗粉到一个城市的出圈,柳州旅游热度飙升背后的密码是什么?“与柳州螺蛳粉网络走红同步进行的,是柳州配套开展的城市品牌建设和推广活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才巍说,美食只有根植于地域文化,才能塑造出一座城市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
螺蛳粉的灵魂在于螺蛳,柳州食螺文化源远流长。40多年前,中国考古界在柳州白莲洞、鲤鱼嘴遗址发掘了螺蛳壳堆积物,发现了两万多年前柳州人捕捞食用螺类的历史。这些古人类遗迹为柳州城市品牌的塑造、旅游产品的开发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为讲好螺蛳粉的故事,柳州市深入挖掘柳州人食螺的历史渊源,持续加强白莲洞遗址、鲤鱼嘴遗址的保护力度,充分做好螺文化的展示工作,生动再现柳州史前先民从采集螺蛳到加工螺蛳到煮螺食螺的生产生活方式创新与转变,精心策划柳州史前文化研学体验活动。
同时,还努力挖掘螺蛳粉的起源,讲述柳宗元的“救命粉”、谷埠有夜市、无巧不成书等故事,引起群众共鸣,勾起浓浓的“螺蛳情结”和“米粉情结”,提高螺蛳粉旅游文化内涵。
在深度挖掘螺蛳粉的“前世今生”的基础上,柳州开展了一系列与螺蛳粉有关的文化活动,通过营造话题、发布主题文章、直播带货等方式,让螺蛳粉效应持续发酵。
2022年,“柳州不止螺蛳粉——Z世代柳州旅行打卡季”验客活动、《非遗所思》——“探秘螺蛳粉发源地 你是真粉or假粉”等主题活动相继推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验客达人、视频主播,沉浸式传播柳州的美景美食、人文风情,全方位展现柳州的城市魅力,活动线上总曝光量超1.7亿人次。
在讲好螺蛳粉故事的同时,柳州还加大城市文化符号的融合传播,由“一粉飘香”带动“一车风行、一江旖旎、一花倾城、一城风情”,推动城市名片由“城市网红”螺蛳粉到“网红城市”柳州的华丽升级。
3 创新场景,“流量”转为“留量”
走进位于柳州柳石路的螺霸王螺蛳粉产业园,一个数米高的螺壳映入眼帘。壁上螺纹古朴,穹顶浑圆,游人如置身螺内洞天。在一个巨碗之下,是泥塑还原的柳州山水人文景观,随着百里柳江蜿蜒向前。
游客走上200米长的参观通道,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螺蛳粉生产的全过程。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机器在有序运作,见证着传统与现代碰撞带来的“柳州惊奇”。参观完生产线,游客还可进入螺蛳粉特色主题自助体验餐厅,感受自己动手煮一碗螺蛳粉的别样意趣。
每天,这里会迎来大批的研学团队,前来探索螺蛳粉背后的“奥秘”。而这只是柳州大力发展“螺蛳粉特色旅游”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柳州市求新求变,打造螺蛳粉游览景区,建设螺蛳粉文化场馆,开发螺蛳粉主题线路,推动螺蛳粉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打造“螺味”十足的景区。目前柳州已拥有洛维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小镇等数家4A级旅游景区,开发了广西第一个室内外结合的“非遗活态博物馆”窑埠古镇螺蛳街、中国首个以“螺”为元素的“5G+XR”主题乐园——柳州螺乐园,为游客打造全方位的“螺”体验。
建设螺蛳粉文化场馆。支持有条件的螺蛳粉生产企业建设螺蛳粉主题博物馆、文化展示馆,开放螺蛳粉生产线游览参观,丰富美食购物体验。如今,柳州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螺霸王洛维产业园体验馆等成为柳州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
推出螺蛳粉主题线路。游客沿着精心策划的主题线路,可参观螺蛳粉文化馆、游螺蛳粉生产线、品螺蛳粉小吃,其乐融融。
丰富的旅游场景、新颖的旅游项目,让游客深入体验了螺蛳粉文化魅力以及柳州城市的风采,从而实现从“流量”到“留量”、从饮食消费到全域消费的转变,开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2年,柳州市共接待螺蛳粉文化旅游国内游客263.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74亿元。
4 修炼内功,“网红”期待“长红”
“来柳州之前,是被螺蛳粉‘种草’的,但来了之后被打动的更多是柳州的服务和诚意。”今年“五一”从贵州到柳州旅游的黄先生说。
近年来,柳州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发布《柳州螺蛳粉文化旅游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从服务要求、服务设施、服务管理、服务监督等方面规范和提升柳州螺蛳粉文化旅游服务,推动柳州螺蛳粉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柳州设立200多个“宠粉”志愿服务岗,提供帐篷、椅子休息和行李寄存、免费充电等服务,累计1.5万人次志愿者在岗服务;推出“贴心游”公交专线,将旅游路线和热门景点(打卡点)串联;提供市区内109个公共停车场点共5万多个停车位免费停车,以周到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要从“网红”变“长红”,还要持续加大业态创新供给,实现量与质的齐升,用创新迎战瞬息万变的“流量经济”。
据柳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莉介绍,下一步,柳州市将进一步深化“螺+旅”融合发展,打造“柳州螺蛳粉”文化IP,推出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老养生为一体的旅游产品,擦亮“柳州螺蛳粉”金字招牌。同时,在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上下功夫,结合本地资源禀赋,谋划、储备、实施一批精品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出更多夜间主题精品节目,开发夜间旅游消费“打卡”地,补齐夜间演艺短板。
“柳州成为‘网红城市’仅仅是一个标签,网红背后的是柳州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柳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柳州市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做好“提品质、强供给、重内涵、塑形象”四篇大文章,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让“网红”经久不衰成为“长红”。(广西日报 记者 骆万丽 通讯员 李志雄 韦江萍 图片均由柳州市文广旅局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