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模拟人工增雨为地灾监测预警提供依据
2023-04-24 11:31:21来源:广西日报编辑:韦欢责编:刘洋

  为精准获取降雨条件下地灾发生的临界数据值,日前,我区自然资源部门在梧州市开展了花岗岩切坡人工增雨模拟试验,为今后地灾监测预警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判断依据。

  在梧州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一处典型花岗岩低丘缓坡地貌的山体上,来自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梧州分站的技术人员划定了一块约1000平方米的人工切坡区作为试验区,通过高扬程大流量深井潜水泵,将附近池塘的水引至喷淋系统模拟人工增雨。同时,试验区还安装了雨量计、倾角计、北斗位移监测仪、土壤含水率监测仪等多种精密监测仪器,这些仪器将采集边坡不同深度内的土壤含水率及降雨量数据,监测边坡变形破坏特征等,并实现喷淋过程自动连续监测,每10分钟记录1次监测点降雨量、含水率、位移等监测数据。通过试验监测数据,可以综合分析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的降雨量临界值。

  为最大程度还原当地实情,此次模拟试验按照不同坡度分别布设了5个试验场地,选择3种不同的降雨量进行模拟。“通过降雨量、含水率和边坡稳定性的测试,研究含水率的一个临界值,通过含水率来判别边坡稳定性,最终应用到今后的监测预警当中去。”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梧州分站站长刘小明说。

  据了解,广西是全国地灾多发易发区,而桂东南花岗岩地区又是地灾发生频率最高、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目前梧州市已查明地灾隐患点623处,切坡临坡建房多达1.2万处。过去地灾防治部门主要依靠已发生灾害的分析数据得出灾害发生的条件,并根据分析数据发出预警。如今,通过实施人工增雨模拟试验,就能精准获取地灾发生时的数据值,验证以往“经验数据”的准确性,为今后做好地灾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广西日报 记者唐广生 通讯员蒙福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