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业和就业帮扶力度持续加大,安置社区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广西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多项经验向全国推广
2月17日,记者从全区生态移民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广西突出抓好易地搬迁群众产业和就业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成果持续巩固,多项工作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乡村振兴局、民政部等部委激励通报表彰,多项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
产业发展力度持续加大。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安置点后续扶持项目建设,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7亿元实施后续扶持项目47个,财政衔接资金9.4亿元实施后续扶持项目204个,投资完成率达94.14%。全区安置点附近产业园区239个,带动2.27万户搬迁户通过产业增收。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联建澳寒羊产业带动易地搬迁群众持续增收、南丹县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易地搬迁群众增收和民族团结两个案例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广易地搬迁典型案例。
就业帮扶力度持续加大。全区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已实现就业15.86万户35.41万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搬迁户家庭已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广西突出“三个强化”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岗就业的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简报》刊发,向全国推介。隆安县震东安置区“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的典型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评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案例,获得第二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一等奖。
安置社区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持续推进8000人以上安置点调整设立街道,全区506个安置点均设立有“农事城办”服务中心或固定服务窗口。百色市田阳区推行“农事城办”服务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办事“两头跑”问题的做法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指引》刊登,印发全国各地供参考借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社区安置点获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称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安置区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与自治区民宗委签订《关于在移民工作中组织实施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的合作协议》,全面推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指引》刊登,印发全国各地供参考借鉴。(广西日报 记者周映 通讯员滕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