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玉林2月16日消息 “乡贤给我们捐建了漂亮的学校,我们要努力学习,天天进步,传承和发扬这种乡贤精神。”在广西北流市六靖镇西山运荣小学开学第一课上,老师们再次讲起北流乡贤的故事。
西山运荣小学是六靖镇占地面积最大、基础设施最为齐备的村级小学,由原籍六靖镇的企业家李运荣,出资2380万元于2015年建成。
“这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涌现出来的北流乡贤,他们平时低调,但在助力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却舍得花大钱,尤其是捐资助学,积极性都很高。”北流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陈桂南说。
北流因圭江由南向北流而得名(央广网发 刘军 摄)
北流位于广西东南部,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有“粤桂通衢”之称,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建城史。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北流形成了独特而内涵丰富的乡贤文化,是广西第一个、全国第二个获得“中国乡贤文化之乡”称号的县城。
进入新时代以来,北流连续8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连续6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以经济实力为乡贤文化注入活力,又以乡贤文化助力经济发展,两者相得益彰,异彩绽放。
富而思源 建设“最美乡村小学”
捐建西山运荣小学的李运荣有着曲折的创业路。出生于北流六靖镇西山村的他,小时候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搬砖、拌水泥、砌墙……李运荣从建筑工地的小工做起,历经多年艰辛打拼,不断积累经验,成长为优秀的企业家。
人走出去了,心却始终惦记着家乡。李运荣了解到公司很多来自北流的员工孩子还留在老家,就想给留守家乡的孩子们办点实事。于是,他决定在老家六靖镇捐建一所小学。
在建校过程中,费用从预算的1200万元增加到2380万元,李运荣没有丝毫犹豫,继续追加投资,建成了享誉广西的“最美乡村小学”。而当年,他在西山村老家的房子还是30多年前建的两层砖瓦房。
西山运荣小学是六靖镇最大最漂亮的村级小学(央广网发 刘军 摄)
李运荣没在老家修豪宅,反而斥巨资捐建学校,一时间在北流传为佳话。
西山运荣小学只是当地乡贤在北流捐资助学的缩影。这些年来,北流通过民间捐款,先后新建了清湾镇侯山天美小学、六靖镇云罗金海小学、北流市城北家龙小学等学校,改善了105所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
“我们家龙小学由北流乡贤顾家龙捐资2680多万元建成,2021年3月移交给北流市教育局管理。学校投入使用以后,方便北流城北片区1万多户居民的孩子就近入学。”北流市城北家龙小学校长林毅说。
2月6日,北流市城北家龙小学的老师和学生“击鼓明志”(央广网发 贤瀚琪 摄)
除了捐建学校,北流乡贤们还出资奖励本地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热心参与各类社会公共事务,助推乡村振兴。北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周廷锋很感慨:“北流乡贤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以身作则助力乡村文明建设。”
在北流城乡,乡贤捐建的公共文化设施随处可见。民乐镇罗政村依托乡贤力量,筹资80多万元,建成占地10多亩的文化广场;清湾镇乡贤李广才出资100多万元,建成村级体育馆;新圩镇梧村个体医生黄恒荣,出资300多万元建成颖川文化园……
民安镇丰村村道整洁宽敞,环境优美。民安镇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广南指着眼前整齐划一、精巧雅致的民房,对记者说:“这些年,乡贤龙海盛投入了几千万元,支持乡村建设。除了修桥修路,他还出资亮化、美化村里沿街的房子。”
在乡贤文化加持下,北流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生活也随之“加码”。
薪火传承 乡贤文化源远流长
北流乡贤文化有何渊源?乡贤文化的传承为何如此之深?在北流市民乐镇萝村或许能找到答案。
“国学大师陈柱先生当年有两个藏书楼,一个在上海,一个就在我们萝村。”2月8日,萝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建边走边向记者介绍。
有550多年村史的萝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央广网记者 唐志强 摄)
已有550多年历史的萝村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村里有古建筑83栋,每一栋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都承载着一个底蕴深厚、教化后人的故事。
名气较大的古建筑有无锡国学专科学校(苏州大学前身之一)旧址,和曾在该校任教的国学大师陈柱故居及其藏书楼“十万卷楼”。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曾于1939年8月迁至北流萝村,在这里办学一年多。高等学府的到来,让萝村名师荟萃,影响深远。“普通农户晒稻谷,陈柱家里就晒书”一句话,则道出了陈柱藏书之丰富。
慕名而来的游客参观国学大师陈柱故居(央广网记者 唐志强 摄)
陈柱故居坐落于村里一口大池塘旁,边上多棵荔枝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树影婆娑,流水潺潺,一幅灵动的古村落画卷跃然眼前。门口一条长廊两边墙上,张贴着历代从陈家走出去的先贤的故事。
“巾帼诗人陈松英、农业工程专家陈思博......萝村走出的名人贤士众多,最重要的就是受传统家规家训及良好家风影响。”邓建说,村子古香古色,乡风淳朴,很受游客喜爱,陈柱故居和陈柱家风的故事是他们向游客介绍的重点。
见贤思齐,人人皆可为乡贤。眼下在北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邻里乡间威望高、口碑好。他们就是推进乡村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新乡贤”。
37岁的邓建,也是北流众多新乡贤之一。他早年经商,2017年回村当村干部。立足萝村的传统文化及生态环境优势,邓建积极推动萝村发展特色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萝村依托148棵古荔枝树打造荔枝节(央广网发 刘军 摄)
北流有“中国荔枝之乡”的美誉,萝村的古荔枝树更是远近闻名。2022年,邓建带领萝村人,依托山前屋后的148棵古荔枝树策划打造了“荔枝节”。活动期间,村里一棵千年古荔枝树的采摘权,拍卖出59888元的高价。“荔枝节”活动的举办,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还打响了萝村荔枝的名气。
“接下来,我们准备引进旅游开发公司,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邓建说。
北流乡贤文化公园特色建筑(央广网发 刘军 摄)
“北流乡贤,精神抖。助学济困永不休,立德立功雄赳赳……”在北流永安路,由乡贤们捐资建设的乡贤文化公园游人如织。
“公园总投资5000多万元,乡贤捐了4000多万元。现在还有乡贤陆续捐资,用于公园绿化。”北流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刘露基说,公园的建成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场所。
北流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3年1月,记录了北流乡贤这些年在救助见义勇为人员、助学扶贫、敬老孝亲、乡贤公园建设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刘露基透露,北流乡贤这些年捐资数目超过6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北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小凤说,乡贤文化公园,展现乡贤风采,弘扬乡贤精神,引领良好风尚,这种传承能带动更多的人富而思源、反哺桑梓。
双向奔赴 激活返乡创业工业强县
流水线上,雨刮器质检工人交叉而坐。翻转、复查、贴标签……在广西(北流)轻工产业园民安片区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车间里,40岁的女工陈爱莲娴熟地作业。
前些年,陈爱莲一直在广州、深圳等多个地方打工。2022年5月,陈爱莲回到北流,“在这里上班能就近照顾家里,收入也差不多。我在外地学到的技术,在这里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返乡创业企业的质检员在流水线上作业(央广网记者 唐志强 摄)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罗世昭是北流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一直在外地发展。多次考察对比之后,罗世昭于2022年初选择回北流办厂,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5条生产线,年产800万套汽车配件。目前已建成2条生产线,并投入运营。
“乡贤文化的影响是我回北流投资的因素之一,另外这里配套服务齐全,有助于企业健康发展。”罗世昭说,他还计划将医疗器材项目移回北流,预计年产值可达6亿元,将提供约800个就业岗位。
与罗世昭同期回乡投资的企业家还有很多,总投资超过20亿元。返乡投资的乡贤越来越多,不少像陈爱莲一样此前在外打工的北流人,陆续返乡就业创业。他们当中有不少是技术熟练的工人,给北流的工业发展带来人才助力。
北流一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央广网发 李洪健 摄)
在广西(北流)轻工产业园民安片区,近期经常能看到新荣镇党委书记黄坚忙碌的身影,他正在为一家企业进行跟踪服务。
近年来,北流在稳固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围绕电子信息、服装鞋帽、金属装备智造产业打造了三个轻工产业园。在广西(北流)轻工产业园,水、电、道路、厂房等一应齐备,园区内还有配套的产业链。入驻的企业无需建设厂房,将生产设施和原材料搬进来就可开工。
“这家企业是我带着镇村干部招商回来的。后续要对企业负责到底,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黄坚说。
北流市建设的集中连片式标准化厂房(央广网记者 唐志强 摄)
为做好乡贤投资服务,北流还专门建立了乡贤动态数据库。在招商过程中,招商干部会重点参考北流乡贤数据库,力邀相匹配的乡贤回乡投资,并提供精准服务。目前,北流乡贤动态数据库已有1000多人。
返乡创业与精准服务的双向奔赴,激活工业强县发展的澎湃动能,让北流的工业版图越做越大,也让更多北流人“家门口”的就业梦成为现实。
“北流现有210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1家。”北流市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温守文说,2022年这些企业产值260多亿元,为10多万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这些年,我们把发展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完善产业链配套,提升营商环境,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北流市委书记刘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同时,我们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北流成为宜居之城、幸福之城”。
百家读城:
铜州余韵薪火传
□梁晓阳
站在容山之巅看北流,青罗带一般的圭江悠悠绕城而过,氤氲水汽之间,一种历史文化的情思悄然升起。
秦末汉初,南越国王赵佗跋涉1000多公里,来到北流东郊铜石岭开矿铸铜。东汉马援南征交趾,在铜石岭的山崖下发现了“俚人”,遂与他们歌舞饮酒,共铸铜鼓。北流因此被称为铜州。
“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唐朝宰相李德裕被贬崖州,栉风沐雨之际,写出了《辞海》里记录的位于北流城西令人谈之色变的鬼门关幻影。
1000多年前,苏东坡也风尘仆仆地来了,他被贬儋州,要从藤县坐船经过北流南行,取道双峰对峙瘴气四溢的鬼门关时,心里有了写诗的念想。三年后,他获赦北返,再过此关时欣然写下《竹枝词》:“自过鬼门关外天,命同人鮓瓮头船。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嶂无梯闻杜鹃。”他的豪气和酒气留了下来,后人遂在北流江边建起景苏楼怀念。
当我漫步在千年荔枝树下、百年山茶花旁,我知道,我踏进了历史文化名村——萝村。我心海荡漾着另一种神韵:无锡国专南迁的学子在湖边的青砖瓦房里颂读国语;黄宾虹履痕处处,留下山围八景;国学大师陈柱、冯振留恋家乡田野,书生意气,谈文论诗。如今,他们的文气濡染着圭江两岸一代又一代人……
沙街码头,六感泥屋,作家林白的童年和青春在流浪,《一个人的战争》《北去来辞》《北流》……我看见了那个一路北漂追求别致人生也一路回望家乡的奇女子;距离市区八十多公里的粤桂边城六靖,在作家朱山坡笔下化身为了蛋镇电影院,也是《风暴预警期》的故事发生地。
榜样驱动了本土文学创作,如今,在北流工作的中国作协会员有6人,居玉林各县市区之首。以“漆诗歌沙龙”为平台的北流诗歌群落久负盛名;文学院、夫子写作学校,创意训练让老中青少接层继代;“北流作家群”异军突起,代表人物有吉小吉、谢夷珊、安乔子、夕夏、陈一默、曹美兰……他们的作品不断在区内外发表、获奖。
在大街小巷,隔三差五就会看到人头攒动的书画展,不时冒出对谈热烈的新书分享会,音质和乐器都堪称上乘的原创音乐演奏会……至于上千幅美化小巷的艺术品,一千多处造型美观主题鲜明的城市公益宣传,用新时代的文化情怀催生着崭新的北流。
广西捐资助学第一县(市)、全国诗词之乡、中国乡贤文化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殊荣的背后,是历史文化,是生态文明,是美丽乡村,是城美人和谐。
(作者系玉林市作家协会主席、北流市文联主席)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唐志强 罗兰
编审:李红笛 肖庆华
视频:梁章晖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