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凭祥进出口业务按下“快进键”
2023-02-06 11:51:19来源:广西日报编辑:韦欢责编:刘洋

广西凭祥进出口业务按下“快进键”

春节期间,货车在友谊关口岸有序通关。 许 庆/摄

  连日来,中越边境凭祥友谊关口岸一派繁忙。一辆辆挂着各地车牌、装载着出口机电百货的重型卡车在口岸附近有序排队等候通关。在友谊关口岸对面的越南友谊口岸,满载东盟国家水果的车辆也正在排队入境,过驳后将发往中国各地。

  记者了解到,日前,凭祥市包括友谊关口岸在内的各口岸已恢复正常化运行。该市正全力保障口岸通关进一步畅通,口岸进出境车流量稳步提高。外贸企业纷纷抢抓订单,外贸进出口业务按下“快进键”。自去年12月7日以来,凭祥市日均出入境车辆达980辆次,外贸日均进出口额预计达4亿元以上,形势逐步向好。

  跨境货物通关效率高

  “友谊关口岸实行取消闭环管理、取消高低风险管控等新政策,我们的车辆流动、人员流通更加迅速。原车车主自己可以驾车经友谊关口岸出境卸货,既节省了代驾费,又提高了车辆周转效率。加上中越跨境运输实现直通,大大缩短了通关时间,减少了换车短驳环节,通关速度明显提升,厂家出货成本下降了60%。”广西顶一供应链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梁东海说,公司有信心很快能恢复到疫情前的货物通关量。

  从今年1月8日起,在友谊关口岸,旅客入境更为便捷的同时,跨境货物通关也得到进一步优化。根据相关规定,边境口岸(通道)现在可根据实际,选择高效便捷的货物通关模式,可不实行分段运输、甩挂、吊装等非接触式货物交接模式,允许跨境车辆直接出入境、双方货代按规定于出入境办理通关业务、双方跨境司乘人员驾驶货车进入对方口岸区域外过驳货场进行交接货物。

  友谊关口岸是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唯一保持不间断通关的陆路口岸,并承担了广西75%的边境口岸业务量。去年,友谊关口岸进出境货车达19.93万辆次,进出口货运量达311.12万吨,进出口货值达2092.73亿元。

  水果贸易更红火

  近年来,凭祥市注重培育水果进出口贸易和加工等新兴产业。随着RCEP的落地生效,水果进出口贸易逐渐成为凭祥口岸最红火的贸易。

  1月30日,在中国—东盟(凭祥)水果城,广西荣顾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梁建成表示,水果对物流运输、仓储和通关时效要求较高,之前客户考虑到疫情原因,不敢新增订单。“如今口岸通关时效提升,货损率下降,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前来采购。”梁建成说。

  广西物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秋阳告诉记者,公司客户的订单和行情稳中向好,预计公司今年水果进口总量将同比增长20%至30%。

  作为全国第一个铁路口岸水果进境指定监管场所、目前全国唯一可以办理进境水果直通运输业务的铁路口岸,凭祥铁路口岸为东盟国家水果进入国内市场开辟了快捷通道。外贸企业可以利用边境贸易优惠政策,整合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等互联网新业态,引入龙头快递物流企业,整合市场、运输、劳动力等要素,推动包括水果等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带动边民增收致富。

  积极打造跨境产业链

  新春伊始,凭祥外贸进出口企业铆足干劲,抓生产、抢订单。

  1月31日,友谊关工业园区内的广西聚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对零件进行加工、拼装。该公司经理黄春明介绍,现在公司的订单持续增长,公司正在招工解决用工难问题。

  凭祥市新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较大型智能音响包布,单日单条生产线可完成包布约1200个。“现在有8条包布生产线,一个月大概是100万元的产值。后续会导入一些新的客户源,计划今年广西厂区的规模将达到3亿元。”该公司负责人刘水根说。

  凭祥率先在全国打造首个中越“两国双园”项目,积极与各方打造跨境产业链,全面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产业合作基础加快形成。同时,依托凭祥综合保税区、凭祥电子信息产业园,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在凭祥落地生根,初步形成了跨境电子信息、东盟特色产品深加工两条产业链。目前,凭祥的口岸加工产业形成规模以上企业达49家。去年,凭祥跨境电商货值达25.32亿元,同比增长6.47%。

  “我们立足‘边’的实际,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做好口岸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凭祥市委书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武晓辉表示,通过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陆路门户,推出一批具有沿边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引领沿边开放发展,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步伐提速,凭祥的口岸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广西日报 记者杨秋  通讯员黄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