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南宁市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2022-10-28 09:22:07来源:南宁新闻网编辑:韦欢责编:赵银平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南宁市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化的农业模式逐渐成型,田间管理变得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农产品销路更广、销售更快,村民们也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智慧种地”让农活更轻松 农业生产实现“智能转型”

  近年来,南宁市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持续推进“信息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累计开通9643个5G基站站点,基本实现各县(市、区)的5G连续覆盖,同时,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普及,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正悄然退场,乡村人才数字素养与技能不断提高,增产增收让农民切实尝到了智慧农业的甜头。

  在武鸣区的鸣鸣果园,每一棵沃柑都有一个单独编号,并有GPS坐标定位,记录了沃柑种植时间与日常管理全过程。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管理者精准地对每个地块、每棵果树进行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的监控与追溯,让“用数据定义好水果”成为可能。

  在横州市推进的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中,管理者使用“数字茉莉”大棚,在种植环节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智能光照、温湿度控制、自动灌溉、自动施肥……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种植环境的同时,提高茉莉花的产量和质量,有效填补了冬季茉莉花花市的空白。2021年,横州市“构建‘数字茉莉’大平台 打造产业经济新引擎”作为广西唯一的优秀案例,被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收入其中。

  “数商兴农”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催生了农业新型业态涌现。随着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南宁市大力实施数商兴农工程,举办广西电商惠企惠民走基层南宁专场活动,组织各县(市、区)线下近100家电商、商贸流通、农业类企业参会,推动电商平台、电商服务企业走进基层、直达企业,开展服务资源对接,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还有什么方法能把我的柑桔推广出去?”这是果农最担心的问题,买方客户不稳定,果农就没有议价话语权。西乡塘区双定镇义平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卢若成立信立柑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年,合作社成功注册了柑橘商标“义平”,在手机上提前发布销售消息,足不出户就吸引无数果商慕名前来订购。同时,合作社还采用“直播带货”的销售方式,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此外,数字乡村还可以补齐产业链短板,促进农业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宾阳是农业大县,依托于互联网,每年3月和10月,古辣镇大陆村的油菜花和稻田艺术画总能刷爆朋友圈,成为众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村民在景区里摆卖香米、芝麻饼、糍粑等土特产,农家乐、民宿也不断涌现,村民走上了农旅结合的致富路,成为该县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智理乡村”提升幸福感 村民乐享数字化生活

  数字化转型,不仅引领农村产业振兴壮大,还不断赋能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南宁市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快推进以“网格化+大数据”为运行模式的四级综治中心建设工作,共完成市、县、乡、村四级1963个综治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数字治理能力。目前,南宁市已建成1个以广电模式为基础的“壮美广西党建云”市级平台和12个县区级平台,推动1821个村(社区)党员教育终端站点优化升级,稳步推进农村党建和村务管理智慧化。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武鸣区双桥镇合美村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合美村结合本村实际,做好乡村监控探头安装工作,既满足村委联防联控、实时联防布控、基础层治理的需求,为村民保驾护航,也可让外出劳动者实时查看家庭动向、实时关爱留守老人与小孩。同时,通过乡村QQ群、微信群等“微平台”,也使外出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村庄发展变化,并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增强村民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乡村建设渗入乡村生活的众多场景。以前,办事要到村委会走一趟,现在,不论办理医社保还是反映情况,只要轻轻一点,就有相关人员负责跟进。村民逐步适应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服务享受新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乡村数字化治理新体系的建设。

  未来,南宁市将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持续深化“数商兴农”,不断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拓展数字惠民服务空间,让村民享受到数字化生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