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动车穿行八桂大地。
南宁国际铁路港已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国际枢纽、多式联运中心及产业和贸易集聚区。
那考河湿地公园旁,在建的贵南高铁穿越城市。
铁路是国家经济大动脉,是推动地区经济腾飞的支柱。近年来,南宁市科学谋划、精准发力,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理念,加快聚焦区域性国际铁路枢纽建设,充分发挥铁路建设投资对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推动新时代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
南宁铁路枢纽建设成就突出
近年来,南宁市加快推动高铁通道建设,客货分离的“米”字形干线铁路网基本成型。至“十三五”末,南宁市铁路网运营里程达755公里,高铁/动车规模达355公里,位列全区首位、全国少数民族首府城市第一,实现高铁“1234”出行时圈。目前,南宁市在建高铁里程约300公里,达到历史新高。2021年南宁市铁路客运量2873.6万人次,铁路货物发送量210万吨。
南宁市境内普通铁路线5条,分别为湘桂铁路、南昆铁路、南防铁路、黎钦铁路和黎湛铁路;高速铁路线4条,分别为柳南客专、邕北线、南广线、南昆客专。动车通达3个直辖市、15个省会城市及区内11个地级市,铁路营业里程达775公里,铁路路网密度为3.5公里/百平方公里。目前,南宁至贵阳客运专线(广西段)、南宁至崇左城际铁路、南宁至玉林城际铁路3个在建铁路项目加快建设,南通北联、西进东融的高速铁路客运骨干线路网逐步成型。
南宁市以铁路配套项目建设支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南宁国际铁路港是广西最大的铁路物流中心,项目初始估测投资130亿元,规划总运量2000万吨,分4期建设。目前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实现封关运营,农产品物流区、口岸物流区、电商物流区等区域建设有序推进;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正开展前期工作,冷链物流区即将开工建设;顺丰速运和12家精米加工企业进驻南宁国际铁路港,未来将打造面向东盟的最大物流分拨中心和精米加工基地。南宁国际铁路港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国际枢纽、多式联运中心及产业和贸易集聚区。据统计,南宁国际铁路港自2018年5月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到发货物超1200万吨。
南宁铁路项目建设取得新实效
8月10日,南宁至崇左铁路通过静态验收,当天,南崇铁路开行试验列车,标志着动态验收正式开启,下一步将进行联调联试工作。
南崇铁路是“一带一路”和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的交通设施,是广西全额投资建设的第一条客运专线铁路,计划今年底开通运营。为安全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南宁市超前谋划,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倒排工期,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南崇铁路建设有序推进。目前,正组织研究南崇铁路开通运营时间、列车开行路线、公布票价、初期执行票价方案等工作。南崇铁路全线贯通后,崇左市将接入广西高铁网,南宁至崇左的乘车时间将由目前的2小时缩短至半小时,扶绥到南宁仅用15分钟。
除南崇铁路外,南宁市还有贵南高铁、南玉铁路2条在建铁路项目,均将于明年建成通车。目前,贵南高铁大方山隧道顺利贯通,贵南高铁广西段44座隧道已贯通43座,即将开启铺轨工作。南玉铁路方面,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之一的站前工程8标段项目首段无砟轨已浇筑完成。南崇铁路、贵南高铁、南玉铁路等项目建成通车后,将形成桂西南地区新的交通大动脉,对促进中国—东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区域铁路网络、优化区域综合交通结构、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推动对外干线通道提速升级
下一步,南宁市将大力提升以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为补充的干线运输能力,不断强化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功能,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耦合,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支撑。至2025年,形成客货分离、运行高效的“米”字形铁路网,干线铁路网规模超过1100公里,其中高铁规模突破700公里,比“十三五”末翻一番,国家级物流枢纽基本实现铁路专用线直通,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基本形成。
完善以南宁为中心的铁路枢纽建设,着力提升通道运输能力。
今年内建成南宁至崇左铁路、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推动贵南高铁和南玉铁路于2023年开通运营,促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格局加快形成。同时,着力提升通道开放合作水平。加快建设南宁国际铁路港等重要枢纽经济平台,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和长江经济带,大力推动产能合作,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构建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积极融入中老铁路经济带,组织开行南宁经云南至老挝、泰国的联运线路,在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作用的同时,开通了中越、中老跨境运输以及两广班列、西江水运等多条线路。依托南宁国际铁路港、西江南宁港等物流枢纽,培育和扩大两广班列、西江铁水联运、中老班列等多式联运线路,优化运输组织和提升枢纽建设,打造以南宁为枢纽、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南半岛的公铁水多式联运通道。(文字:阮晓莹 覃美静 唐甜 摄影:潘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