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时强调,“建设创新示范基地,要遵循创新发展规律,以高效的政府服务、有机的产业配套、先进的技术支撑,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五年来,南宁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创新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创新要素汇聚和创新成果转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增长动能转换,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交出了一份“创新引领发展”的春天答卷。
高位嫁接 创新的种子开花结果
五年来,创新示范基地不断深化政企合作,打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实现中关村孵化、南宁转化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形成“一基地(三片区)、一园区、一中心、一飞地、一平台”的合作新局面,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自治区大数据产业园区。
创新动能不断集聚。借助中关村品牌及平台、理念、资源,南宁·中关村吸引了一批来自中关村、粤港澳大湾区的行业重点企业入驻并取得新发展。截至今年3月,南宁·中关村聚集创新主体518家。落地产业基金管理公司3家,基金规模扩大77倍。2021年,南宁·中关村入驻企业营业收入达207.64亿元,较2017年增长100倍。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通过聚资源、优主体、引人才、强保障,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创新种子开花结果的生态体系。累计引进8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家新型研发机构。引进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育3名“万人计划”专家、3名“八桂学者”、37名广西企业首席技术官和29名高层次人才,与30余所高校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约1.1万名。落地3个基金管理平台,企业获得融资累计达5.2亿元。
创新辐射不断增强。以创新示范基地为核心,示范带动环明月湖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了“1+N”双创载体联动格局。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合作,在深圳创建广西首家“飞地孵化器”南宁市—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自去年5月运营以来,累计孵化企业27家,入驻率77.5%,成功引进10家企业落地南宁。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旗下公司上海吴淞口创业园成功签约共建南宁第二家“飞地孵化器”——“南宁—宝地”双园项目。
精心培育 创新的树林枝繁叶茂
南宁市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聚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1家,区级、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为94家和113家。
推进新型产业研究机构建设。2018年6月与东北大学合作成立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研发生产替代进口的首台(套)高端高精铝材关键热处理设备项目,实现重大短板装备发展模式突破。2021年,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研发投入生产的铝板材辊底炉完成工业产值5.1亿元,成功将产品推广应用到铜加工领域。2022年,我国首台套气垫炉在南南铝加工亮相,填补了这个领域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工业化装备的空白。
攻克制约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瓶颈。围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5G应用、人工智能、高端铝合金精深加工、3D打印等产业领域新技术研发应用,鼓励企业参与前沿技术源头创新。2021年4月,广西永年公司成功入驻南宁五象投资创新型信息产业基地,对助力南宁市工业“制造”升级“智造”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五年来,新增国家认可实验室6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43家;新增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5家;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9家。截至目前,全市拥有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6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6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国家认可实验室;4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3家广西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为引领、自治区级为示范、市级为骨干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实施技术创新及智能改造项目。2021年,南宁市新增18家自治区智能工厂示范企业,8家自治区数字化车间。南宁宇立仪器有限公司“智能打磨机器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示范”等13个项目列入2021年自治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示范项目,占全区的43.3%,居全区各市之首。79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项目获得自治区工信厅立项,占全部项目的43.4%,居全区各市之首。
优化环境 创新的沃土蕴藏生机
南宁始终坚持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以创新示范基地为起点,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厚植创新发展沃土,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新之树在南宁蔚然成林,为南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大后劲。
优化创新环境。出台《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措施》等23项科技创新政策,深入推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资助等工作,激发双创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夯实创新平台。在全区率先创新研究机构组建模式,累计落地17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带动24项前瞻性技术成果转化。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总数由18家增加到35家,占全区总数比重由28.57%提高至33.02%,居全区首位。
引育创新人才。“人才飞地”深圳、广州人才工作站正式运营。累计引进院士等国家级人才14名、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239人(个)。重点选拔培育青年科创人才58名。为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产业中高端创新人才,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南宁产教融合基地,2022年4月11日正式签订协议。
壮大创新主体。全市各类创新型企业数居全区首位,获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由13家增至1011家,占全区总量比重达31.52%;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由451家增加到1378家,占全区保有量比重由37.46%提高到41.67%;拥有广西瞪羚企业45家,占全区总数的34.09%。
未来几年,南宁市将围绕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按照“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工作思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更多适宜种子在南宁开花结果。(撰文:南宁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