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桂字号”甘蔗品种打赢翻身仗
2022-03-17 10:52:04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为了给农业储备更多的广西“芯”片,把甘蔗育种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广西甘蔗育种团队殚精竭虑,立足前瞻创新。

  这样一个事实让人津津乐道:2018年至2020年,全国选育并登记糖料蔗新品种84个,广西贡献了36个新品种,占全国的42%,排全国第一。其中,由广西农科院选育的桂糖42号,已连续两年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单一甘蔗品种。

  3月7日,在扶绥县东罗村东罗屯,甘蔗地里一片忙碌,蔗农麻利地砍收甘蔗、满载甘蔗的卡车进进出出……甘蔗种植户凌中文指着眼前一片青纱帐告诉记者:“我连续种了6年的桂糖42号,2020年扶绥遭逢50年一遇的大旱,我担心210亩的桂糖42号产量锐减,没想到桂糖42号抗旱能力这么强,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平均亩产6吨,今年我再扩种。”

  与扶绥县东罗村相距40多公里的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六京村渠马屯,甘蔗种植户黄文健同样对桂糖42号情有独钟:“目前种植面积700多亩,亩产量稳定在7吨左右,跟新台糖22号相比每亩能增收近1000元。”

  徜徉在扶绥县甘蔗种植区,随处可见桂糖42号挺直粗壮的身影。该县100多万亩甘蔗地,桂糖42号的种植面积高达80多万亩,占比近80%。而就在4年前,这80多万亩蔗地上,几乎都是新台糖22号的面孔。

  桂糖42号育成人、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的王伦旺研究员感慨道,广西产糖量全国第一,甘蔗种植面积全国最大,但近20年来,甜蜜事业的“当家花旦”长期被新台糖22号垄断,广西自育的甘蔗品种因亩产量、抗病性、抗旱、糖分等指标不如人意而身处窘境。

  如何判断甘蔗品种好不好?亩产高、宿根性好、抗病性强、抗倒伏、糖分高是甘蔗的五好原则。

  为了这五好标准,农科院甘蔗专家20多年来与甘蔗较上了劲,千挑万选,一株株选配,一穗穗杂交,选育出了各项指标均优于台糖系列的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52号、桂糖58号等“桂字号”甘蔗品种。

  甜度是糖厂对甘蔗的重要考量指标。东亚糖厂相关负责人介绍,糖分高是桂糖42号的一大优点,糖厂收购甘蔗普通品种每吨490元,桂糖42号收购价每吨520元,高出了30元。

  早熟且糖分高峰期较长也是桂糖42号打动糖厂的加分项。东亚扶南糖厂技术负责人评价,桂糖42号早熟又不易退糖,即有利于糖厂提前开榨也不担心榨季延长损失糖分。

  除了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52号、桂糖58号也大放异彩。

  黑穗病被喻为甘蔗的癌症,为攻克这个瓶颈,专家们经过不懈努力,选育出了桂糖44号、桂糖52号、桂糖58号等高抗品种。同时,桂糖44号还凭借其耐机收的强宿根性,目前在全区推广势头强劲,2021年种植面积31万亩,有望成为全国最适于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甘蔗品种。

  蓝树荣是机械收割机驾驶员,作为广西福域智慧农业服务公司的骨干员工,5年来他收割的甘蔗有1万多吨。他说,机械收割最喜欢的甘蔗是宿根性强、耐碾压、不倒伏,桂糖42号、44号在这些方面表现优异。

  武宣县博盛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武启惠也对桂糖44号赞不绝口:“桂糖44号因为适合机器收割和宿根性强,每亩可降低成本1100元,我现在种有1000多亩,今年扩种到2000亩。”

  这样一组数据对比,能更清晰看出“桂字号”甘蔗品种打赢翻身仗的事实:连续30年作为全国最大蔗、糖产区的广西,2015/2016年榨季甘蔗种植面积1065万亩,其中桂糖系列119万亩,占比11%。2020/2021年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1174万亩,桂糖系列跃升至522万亩,以44.5%的占比完胜其他品种。

  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白晨研究员表示,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资源圃已收集保存世界各地的甘蔗种质资源3852份,这些宝贵的财富为广西及全国的蔗糖业生产保存了珍贵的育种资源。(广西日报 记者 李新雄 通讯员 关妮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