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南宁市全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第三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
执法人员对存放奶制品的冷柜进行检查。
工作人员对进口及中高风险地区进入南宁市的物品进行查验。
执法人员现场使用“食安八桂监管”APP进行记录,将检查情况和数据录入系统。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周周有料到 餐饮安全你我同查”活动。
探索“互联网+”餐饮监管创新举措,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升……自2016年南宁市被确定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第三批试点城市以来,南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积极构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治理水平、示范引领和社会共治四大体系,保障我市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南宁市2019年至2021年连续3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食品检验量达到6.6批次/千人,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设区市食品安全考核2017年至2021年连续五年获得A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高位推进 示范引领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近年来,南宁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积极构建党政同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将食品安全纳入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南宁市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全力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南宁市在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学校食堂食材集采集配工作,已有1176所学校加入,占我市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总数的59%。同时,还强化厨余(含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资源化处置,以BOT形式建成2座厨余(含餐厨)垃圾集中处理项目。
在促进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方面,南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精制茶、制糖、休闲食品等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目前初步形成从食用农产品种养到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食品全产业链。“南宁火龙果”“南宁香蕉”“横县甜玉米”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横县茉莉花”和“横县茉莉花茶”成为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
南宁市还创新试点食品安全责任险模式,坚持“政府推动、保险承担、银行出资、企业获利、群众收益”原则,在全区打造首个“政府+保险公司+银行”模式。南宁市还通过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示范市验收,依托南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平台,加强宣传培训,指导种养者开具合格证,建立电子合格证打印微信小程序。2021年共开具合格证1.509万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达90.89万吨。
筑牢屏障 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重大风险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南宁市把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风险防范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排查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压实辖区属地、部门、企业和个人防护四方责任,织密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网,率先在全区开展集中查验,实现食品全检测、外包装全消杀、进口冻品全追溯,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为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南宁市借鉴外地的先进做法,制定了南宁市外埠入邕进口冷链食品集中查验制度,在全区率先设立3个集中查验监管仓,由所在辖区抽调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卫健、商务、农业、公安等部门精干力量成立联合工作组进驻监管仓。凡外埠入邕进口冷链食品必须进入监管仓查验,确保持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等相关凭证,货物凭监管仓出具的《出仓证明》方能进入南宁市内流通。据统计,成立监管仓至今,共查验进口货物88379.43吨、运输车辆8392车次,出具《出仓证明》13623张。目前,南宁市没有发生涉疫进口冷链食品传播疫情的事件。
在进口非冷链货物监管方面,南宁市切实抓好“外防输入”工作,扎实开展有关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的消毒处理抽查工作;及时制定全市抽查工作方案,认真排查、定期抽查,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建立和实施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报备制度,并进行公告,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预防性消毒的相关政策要求;主动加强与商务、海关、卫生健康等有关职能部门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切实形成防控合力,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输入的风险。
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结合食品安全抽检、民生领域“铁拳”行动等工作任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药残超标的畜产品和水产品、未经检验检疫或检出瘦肉精的肉类、在保健品中非法添加药品以及生产经营各类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等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智慧监管 全面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
校园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南宁市通过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已实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南宁市成为全区第一个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的城市。安装了“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的中小学、幼儿园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随着“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推行,南宁市先后完成了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视频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南宁市食品安全智能服务平台作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工作的承载主平台,立足于食品的“种养—生产—流通—餐饮—消费—餐厨垃圾处理”全链条食安智能监管,构建从食品生产到消费、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的大数据平台,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在该平台注册的餐饮服务单位68614家、学校食堂3500家,上线278个农贸市场监测点和8693个食材供应商。
市场监管部门、教育部门通过南宁市食品安全智能服务平台,对学校食堂进行实时监管,实现“画面可存储、问题可核实、信息可追溯”。学校通过南宁市食品安全智能服务平台,对校园食品安全进行信息化管理。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使用“食安八桂监管”APP,实现手机巡查“互联网+监管”,并可通过二维码溯源、AI智能抓拍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有效提升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全市的师生、家长可通过“食安八桂”微信公众号查看学校食堂切配、烹调、清洗消毒等加工操作过程。
食品安全是民心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南宁市积极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打造掌上执法新模式,通过开发“食安八桂监管”APP,实现手机巡查“互联网+监管”功能,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餐饮消费环境。市场监管部门结合餐饮业质量提升行动,使用电子监管手段,对已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小餐饮登记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餐饮服务风险等级评定,全面实行餐饮服务风险分级管理。截至目前,全市餐饮单位和小餐饮共开展风险等级评定70367家,风险分级率达99%。
在“食安八桂”微信公众号平台,南宁市通过开放公众端,让市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监督餐饮单位、学校食堂的环境、加工过程、清洗消毒、食品原料储存等;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
关注民生 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周周有料到餐饮安全你我同查”活动、南宁百家“放心餐饮”示范单位评定活动、推进消费者满意度提升工作主题宣传活动……开展一系列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活动,进一步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2021年8月起,南宁市持续开展“周周有料到餐饮安全你我同查”活动,邀请餐饮协会、市民代表与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一起走进网红餐饮店,对后厨环境、食品留样、清洗消毒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查,采取“发布调查+网络直播+回头查”的形式,有效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提高全市食品风险防控水平,树立诚信经营行业风尚,有效保障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目前,该活动开展了12期,引起群众广泛关注。
南宁市还通过组织开展南宁百家“放心餐饮”示范单位评定活动,进一步打造南宁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放心品牌,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总体满意度,推进“放心消费”创建,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餐饮消费环境,助力南宁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针对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和焦点,南宁市不断加大专项执法整治力度,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运用12315平台,通过“行政指导+行政调解+行政处罚+信用监管”的综合监管手段,持续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目前,南宁市“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已覆盖商贸流通、交通、金融、家居建材、电子商务、快递、旅游等20多个行业,“放心消费”参创经营户6110户,其中电子商务“放心消费”创建单位146家。2021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0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显示,南宁市2020年消费者满意度得分82.65分,在全国100个城市中排第15位,在27个省会城市中排第4位,在广西3个参评城市中排名最前。(南宁日报 记者杨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