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南宁: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 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2022-02-14 10:04:07来源:南宁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南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 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南宁: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 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GTC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21年12月31日,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图为一架航班从建设中的GTC项目上空掠过。 记者潘浩摄

 

南宁: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 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平南高速控制性工程武鸣西枢纽互通钢箱梁于2021年12月27日顺利架设完成。记者潘浩摄

  近日,《南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规划》是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统筹推进南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根据《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而制定。《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南宁市“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重点和方向。

  “十四五”时期,南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将从“基本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向“支撑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逐步转变。要求南宁市聚焦高质量,以“高效率畅通三大运输廊道”“高水平提升枢纽开放能力”“高层次升级六向交通网络”“高品质打造都市区通勤圈”“高要求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及“高标准发展现代交通物流”等“六个高”为重点快速融入国家主骨架网,支撑服务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实施,在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全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五大原则促进综合交通枢纽互联互通

  “十四五”时期,南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遵循五大基本原则,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根本目的,以交通强国试点要求为统领,以支撑南宁市“四个城市”创建为目标,加快引领全区及北部湾城市群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

  突出开放联动,推进互联互通。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促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中发挥枢纽作用。

  坚持服务人民,促进公平普惠。以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做好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均等化水平,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投入,支撑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坚持协调融合,强化支撑引领。落实“强枢纽”举措,支撑引领重大区域战略、国土空间开发、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等发展战略,加强传统交通基建与新基建融合,提升交通体系韧性和适配性。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注重科技赋能,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水平。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低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重要指示,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支撑打造“中国绿城”升级版。

  三大愿景目标展望综合交通运输未来

  “十四五”时期,南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愿景目标是依托强首府战略强化开放引领作用,以南向为引领,以东融为重点,以北联和西合为协同,全面落实“强枢纽”举措,构建“13631”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将南宁打造成为面向东盟和服务“一带一路”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在全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中走在前、作表率,交通运输总体发展达到西部地区领先水平。

  至2025年,实现都市区核心片区30分钟通高铁,1小时到机场;县城行政中心争取实现30分钟通高铁,15分钟上高速;乡镇行政中心基本实现30分钟上高速;对外4小时高铁通达周边省会城市和航空通达东盟国家首都城市、1小时通达北部湾城市群。

  至2035年,基本建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北部湾城市群立体交通网,全面建成面向东盟和服务我国西南、中南地区成本低、效率高、服务优的物流总部及西部地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基本形成“3213出行交通圈”(即3小时高铁通达周边省会城市、2小时城际列车通达区内城市、1小时内通达北部湾城市群、都市区3刻钟通勤的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即国内1天送达、东盟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快货物流圈)。智能、平安、绿色、共享、开放交通发展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城乡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享其行、货优其流”。

  六大重点任务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十四五”时期,南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以“畅通对外运输通道、提升枢纽开放能力、升级综合运输网络、打造都市区通勤圈”为抓手,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支撑南宁市加快建成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

  高效率畅通三大运输廊道。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广昆走廊”“西部陆海走廊”及“湘桂通道”为依托,畅通循环通道,提升循环效率,支撑南宁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高层次升级六向交通网络。“米”字型干线铁路网总里程达到1100公里,其中高铁/城际铁路规模约700公里,基本实现翻一番;东融南向的一级航道加速形成;形成“2环15射2横2纵3联”高速公路网格局,里程突破1900公里,比“十三五”末实现翻一番,二级及以上公路网规模突破4000公里,与相邻地市及周边区域高速/干线公路双通道格局基本形成。

  高水平提升枢纽开放能力。依托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政策契机,全方位提升枢纽开放能力,实现空港、陆港、河港三大枢纽港联动发展。

  高品质打造都市区通勤圈。以南宁市“一主四副”都市区格局为抓手,重点构建中心城区至外围四大副城新城的“轨道+快速路”复合廊道,提升交通一体化水平,构建“六横六纵三环多辐射”的快速路网格局及“四横三纵多联通”的轨道交通网络,打造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有力支撑强首府战略实施。

  高要求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高标准的农村公路网,至2025年,实现100%乡镇通二/三级路,力争100%乡镇实现30分钟内上高速,高标准打造1000公里高品质“美丽农村路”;构建一体化的城乡客运服务,拓展“运游一体”客运服务,发展定制客运服务;配套多功能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县乡村物流节点100%覆盖,加快推进“路、站、运、邮”融合发展。

  高标准发展现代交通物流。构建“6+5+4”三层级物流枢纽体系,加快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依托临空经济示范区、南宁国际铁路港、高铁物流基地等交通物流枢纽发展航空物流、集装箱物流、高铁物流及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模式。

  五大措施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为促进“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对区域内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进行统筹规划引导,通过强化组织实施,加强政策协同,加强资金和用地保障以及全面深化改革五大举措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强首府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支撑。

  强化组织实施。按照“政府统筹、多方共建”的原则,加强市级层面统筹指导,明确各方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分工负责工作机制,加强规划实施中动态监测分析,及时组织中期评估与终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加强政策协同。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及自治区强首府等战略机遇,力争将一批符合战略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纳入上位规划,争取国家、自治区给予南宁市更多支持。

  落实用地保障。争取国家、自治区用地计划支持,对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廊道内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积极与国家“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及强首府等相关政策有效对接。及时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将重点项目列入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一张图”。加强枢纽用地综合开发,争取国家、自治区土地综合开发专项用地指标。

  加强资金保障。落实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争取重点项目纳入自治区及国家重点项目库,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倾斜支持,加大自治区和市县财政资金、政府一般债券资金投入。建立南宁市PPP项目储备库,依托强枢纽方案争取更多交通项目入库,建立健全财政补贴政策,引入社会资本。创新合作模式,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周边资源、产业、园区等综合开发。创新普通公路投融资机制,建立普通公路建设专用基金,探索发行普通公路建设债券,探索PPP项目证券化路径。

  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深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管养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实施“大部门制”改革,初步形成“大交通”管理格局。(阮晓莹 覃美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