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粮改饲的成功之道
2021-11-24 10:31:56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广西粮改饲试点工作5年来,能够基本完成各年度任务计划,有效促进草牧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与18个试点县的努力密不可分。一些试点县勇于探索推广路径,成绩亮眼。不少牧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担当作为,成为粮改饲工作的得力推手,其成功经验颇值借鉴。

  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是一些试点县成功的首要。

  河池市委、市政府把“贷牛还牛”扶贫产业列入河池市“十大百万”重点工程,不仅带动了草饲的大量种植与加工,而且带富了大批贫困户,成为广西产业扶贫一面旗帜,并在全区推广。

  都安瑶族自治县支持力度大,出台政策投入1080万元,对种植大户按每亩100元给予补助,推进粮改饲。县委县政府制订了粮改饲项目实施方案,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及4个实施小组,由四大班子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具体工作由项目办公室负责。

  龙州县出台扶持政策,每年从县财政投入500万元用于发展牛羊产业。县政府成立了粮改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具体负责粮改饲工作的安排部署、协调指导。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以及项目专干负责具体项目实施,全力推进。

  龙州县亮剑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不仅为龙州县的肉牛产业大发展提供了充足优质的饲料保障,而且通过回收甘蔗尾梢、玉米等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为农户提供工作岗位,设立饲料加工点等,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科技的加盟,成为推动粮改饲最强有力的引擎。

  广西都安嘉豪实业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进行强强联合,成功打造集饲料种植加工、肉牛养殖、种牛繁育、屠宰深加工、冷链物流、新零售电商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和休闲农业旅游的全产业链综合体,创建广西首个以肉牛养殖为主的五星级自治区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成为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农产品加工百强企业、广西现代农业示范企业和产业扶贫标杆企业。该公司创建的核心示范区有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优良肉牛存栏6323头,年出栏2890头。

  广西汇创牧业有限公司与广西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成为广西大学农业发展研究院牧草团队专家组成员。公司大手笔投入,建设了饲草料、甘蔗干叶、尾梢和干草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生产线,添置了大型收割机、打捆包膜一体机等一批国内外领先的机械设备,成为崇左市粮改饲项目实施主体单位之一,跻身广西牛羊产业创新团队牧草种植与加工示范基地、广西牧草工作站草种繁育联合单位、国家牧草协会会员单位广西试验示范基地。2020年,该公司种植全株玉米1280亩、优质牧草4000亩,收贮优质饲草料6万吨(含甘蔗尾梢)。

  龙州县亮剑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新技术,不断研究改进加工设备和技术,获得4项发明专利,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收贮水平。特别是引进的裹包收贮技术,解决了收贮设施用地难和收贮料损耗大的问题。2019—2021年,合作社连续三年承担龙州县粮改饲任务并超额完成,成为龙州县粮改饲项目实施的主力军。2020年,该合作社在龙州县12个乡镇和大新县3个乡镇共计收贮全株玉米12973吨,甘蔗尾梢48995吨,裹包青贮饲草16412吨。5年来,累计收贮优质饲草10多万吨,给农户带来直接收入2000多万元。

  因地施策,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保双赢。

  以养带种、以种促养是武宣县推进粮改饲工作的一件法宝。2020年,该县有牛存栏4.22万头,辖区内甘蔗种植面积达32万亩,全株玉米、优质牧草等种植面积13.3万亩,收贮优质饲草料39.9万吨。仅禄新镇裕丰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有饲草收贮点3个,年收贮全株玉米和优质饲草1万多吨。在其引领下,2020年全县收贮点达25个,带动农户增加收益1000多万元。养种互促、循环利用有力推动了该县牛羊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甘蔗种植是龙州县的主导产业,每年可产出约50万吨的甘蔗尾梢。该县因地施策,把甘蔗尾梢的收贮列入粮改饲项目的收贮品种,不仅减少了蔗叶焚烧现象,解除了“甜蜜烦恼”,还拉长了甘蔗产业链,带动大批农户增收致富。

  为减少运输成本,提高收贮加工效率,龙州县政府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因地制宜分别在种植甘蔗密集的乡镇布局建设收贮加工点,每个加工点服务半径15公里左右,加工能力达3万吨左右。(广西日报 记者 苏超光 通讯员 姚 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