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电子驾照上线首日 南宁申领人数超10万
2021-09-02 17:02:35来源:南宁晚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电子驾照上线首日 南宁申领人数超10万 驾驶人可登录“交管12123”APP申领,或到车管所业务大厅专窗办理

电子驾照上线首日 南宁申领人数超10万

南宁市车管所业务大厅开设了电子驾驶证申领专窗    本报记者程勇可摄

  9月1日起,南宁等全国首批28个城市率先推广应用电子驾驶证,证件通过全国统一的“交管12123”APP发放,与纸质驾照有着同等效力,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效。推广应用城市的驾驶人可以登录“交管12123”APP,按照提示流程申领电子驾驶证。记者从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了解到,当天截至16时,南宁申请电子驾驶证人数已突破10万人。

  全国首批28个城市率先推行 南宁首日申领人数突破10万

  电子驾驶证是公安部交管局贯彻“放管服”政策,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改革采取的新措施。今年6月1日起,公安部组织在天津、成都、苏州3个城市试点发放电子驾驶证,目前已有200多万名群众申领使用,简化了办事手续资料,提升了证件使用便捷度,并在客货运输、汽车租赁、保险购置等行业领域广泛应用。

  在试点基础上,公安部决定自今年9月1日起,北京、南宁、天津等28个城市全国第一批推广应用电子驾驶证。需要说明的是,推广应用城市发放的电子驾驶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昨日上午9时,记者在南宁市车管所看到,业务大厅已经开设了互联网专窗为市民办理电子驾驶证申领。“整个过程才10分钟,工作人员很耐心地指导,非常便捷。”市民温先生说。和他一样,现场也有部分市民在等候申领电子驾驶证。

  而更多驾驶人选择在网上申领电子驾驶证。据了解,从9月1日0时至8时30分,南宁申请电子驾驶证的数据就已经突破5万人。至当日16时,这个数据已经突破10万人,且还在不断增长。

  电子驾照自带三大优势 与纸质驾驶证有着同等效力

  电子驾驶证如此受欢迎,与其自带的优势分不开。车管所副所长陈征介绍,电子驾驶证有三个特点:一是统一性,电子驾驶证通过“交管12123”APP统一申领,在全国范围内是统一的,与纸质驾驶证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二是实时性,电子驾驶证可以实时查询,实时了解驾驶人的信息状态,比如记分、检验,准驾车型的变化等;三是安全性,电子驾驶证通过全国公安交管电子证照资源库验证比对,采用数字签名防伪技术,有效防止篡改、伪造,保证电子驾驶证真实唯一、安全可靠。

  电子驾驶证可适用于执法管理、公共服务等多个场景。执法查验时,对驾驶人出示电子驾驶证的,公安交管部门不再查验纸质驾驶证,通过执法终端在线核查驾驶证信息。办理交管业务时,驾驶人可出示电子驾驶证办理车驾管、处理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等业务,但有需要扣留驾驶证情形的,仍要出示纸质驾驶证。办理保险理赔、租赁车辆、职业招聘时,驾驶人可出示电子驾驶证,相关单位在线核验驾驶资质。

  “我们在前期已经和保险、运输以及道路运输的协会就电子驾驶证进行了沟通和推广,在各行业都可以使用电子驾驶证。”陈征表示。

  通过“交管12123”APP申领 特殊情况可在业务窗口办理

  据了解,电子驾驶证通过全国统一的“交管12123”APP发放,推广应用城市的驾驶人可以登录“交管12123”APP,按照提示流程申领电子驾驶证。要提醒的是,申请人的驾驶证应当在有效期内,如驾驶证存在扣留、暂扣、逾期未体检、逾期未审验、公告停止使用等情形的,将无法申领电子驾驶证。

  对因特殊原因导致无法通过“交管12123”APP申领电子驾驶证的,申请人可以到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申领,车辆管理所审核后将通过“交管12123”APP发放电子驾驶证。

  据了解,电子驾驶证目前只在试点城市先推行,下一步将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实施,2022年将在全国全面推行。

  ■特别提醒

  驾驶人可以登录“交管12123”APP,按照提示流程申领电子驾驶证,或到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申领。

  为保证顺利申领、使用电子驾驶证,申领时“交管12123”APP会提示申请人电子驾驶证电子照片拍摄或上传的要求,请在申请前认真阅读,上传符合要求的照片。(南宁晚报 记者周志英 实习生陆丽先)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