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自贸试验区成立两周年:更高水平开放 更高质量发展
2021-08-30 12:18:50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8月30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两周年。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举全区之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的部署要求,全区上下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之路。

  两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特色,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引领作用,重点打造“五区一港”,构建改革开放新高地,初步建成了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自由贸易园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重要节点枢纽、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为大变局下广西赶超跨越创新实践提供蓝本。

  大胆试,以制度创新种好“试验田”

  “东盟保险服务中心在南宁片区挂牌运营两年来,已为18个‘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提供286亿元国际化风险保障,项目遍布多个东盟国家、非洲以及南美洲国家。”8月27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东盟保险服务中心对外联络处负责人罗宇迪告诉记者,该集团以东盟保险服务中心为平台,加快在东盟地区的国际化布局,跨境保险业务不断实现新突破。

  金融开放先行先试,是广西自贸试验区种好改革“试验田”、多领域开展制度创新和压力测试、推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创新的一个截面。

  两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形成了一批面向东盟、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沿边开放为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系统集成改革创新的成效逐步显现。

  ——突出面向东盟,跨境金融创新改革全面升级。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试点创新深入推进,跨境人民币同业融资等5项创新业务全部落地,有效推动跨境人民币流动便利化。截至今年7月,共有9家银行的30家分支机构备案成为跨境金融创新试点银行,跨境金融业务量52亿元,“两国两园”点对点金融便利化改革机制初步形成。

  形成人民币对东盟国家货币在广西银行间市场直接挂牌交易机制。截至2021年6月,已有11家境内外银行参与人民币对柬埔寨瑞尔区域交易,金额累计1072万元。广西区域货币交易市场成为全国挂牌币种最多、境外参与行最多、交易最活跃的市场。

  创新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机制。创新人民币对越南盾资金清算,开展跨境现钞双向调入调出业务,全国首例以人民币结算的民营企业铁矿石交易落地。截至今年6月,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总量已达1.37万亿元,在9个边境省(区)、12个西部省区市中排名第一。

  ——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贸易创新改革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成功开展首批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成为经海关总署同意的全国最早通过验收、最早实质运作的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今年上半年,完成混矿8批次,货值12.26亿元。

  推广“提前申报、运抵放行”的出口跨境电商作业模式,建成服务全区的“单一窗口”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南宁和崇左片区共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34.33亿元,同比增长5倍多。

  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成功开展集装箱“到港直提、抵港直装”试点,创新实施互市“整进整出”通关模式。2020年广西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5.56小时,全国排名第一,出口整体通关时间0.77小时,全国排名第九。

  截至目前,《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120项试点任务,除6项涉及国家事权以外都已实施,实施率95%。首批44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区复制推广,其中13项具有全国首创性。“广西边民互市贸易集成改革”等5项制度创新举措获海关总署备案,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中位居第二。

  特色制度创新成效显著,为广西自贸试验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用好用实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速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注入新活力、集聚新动能。

  大胆闯,开展差异化首创性探索

  近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批货值82.4万元的汽车零部件从柳州出发,经北部湾钦州港出口至印度尼西亚,得益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快速发展,企业选择从钦州港出口可较之前缩短运输时间5—6天。

  数据显示,今年1—7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4省区市经钦州港口岸进出口总值达30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9%。通道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背后,是广西自贸试验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新通道建设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生动实践。

  钦州港片区推进集装箱全生命周期改革,首创以钦州港为枢纽的陆海新通道全程物流定价和服务机制以及海铁联运“一口价”全周期成本管控,上线运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版“智慧湾”系统,大力推动口岸通关提效降费。

  今年以来,钦州港集装箱进口、出口环节成本分别下降43.5%、28.6%,综合物流成本已与深圳港持平,通关效率接近深圳港水平。在国际航运专业媒体公布的2020年全球100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钦州港首次迈入全球集装箱港口50强。

  在南宁片区,聚焦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人员流动便利化、智能税务服务、外事融合促开放等重点领域,一大批特色改革创新举措落地见效——

  全国首创集国际邮件、跨境电商、国际快件监管于一体的“三合一”集约式监管新模式,邮快件和跨境电商通关时间缩短50%以上;

  建设工程开启“信用+承诺”绿色审批模式,实现产业类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先建后验”;

  全国首创“外籍驾驶证验真快办”,实现外籍人士在国内申请临时驾照全国最简、现场办结;

  全面推行发票审批“白名单”制度,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审批百万位及以上“先准后核模式”……

  以探索沿边开放创新经验为目标,崇左片区聚焦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跨境劳务合作,形成“边境贸易+互联网”发展新模式、边境陆路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关创新模式、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创新、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模式等,以集成创新改革激发沿边开放活力。

  目前,友谊关口岸成为全国沿边第一个启用全信息化智能通关模式的口岸、全国第三个实行进口“提前审结”模式的口岸。自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实施以来,截至今年7月,累计办理13笔银行间越南盾清算业务,为边民办理贸易结算金额302.35亿元,有效促进了中越两国跨境贸易、跨境金融发展。

  自主改,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在位于钦州港片区的见炬科技有限公司,小米粒大小的超微型热电温控芯片产品,破解了长期以来我国光通信企业从国外进口该制冷芯片的困境,填补了国内高端Micro TEC(半导体制冷器)温控技术的空白。

  这是广西自贸试验区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中国—东盟数字科创园、浪潮东盟运营总部云创谷等产业集聚发展平台的建设,到华为、浪潮、腾讯、科大讯飞、数字金服及阿里云计算等行业领军企业纷纷入驻,自贸试验区数字经济发展蔚然成势。

  两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和沿边开放特色,搭建沿边多区域开放合作平台,加速推动各片区实现“1个先进制造业硬核产业+N个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速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汽车、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东盟特色产品、中药材产品加工产业链,以及金融、物流、数字经济合作服务链,有力推动主导产业快速集聚和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截至7月31日,累计入驻企业近4万家,是自贸试验区成立前的10倍多。

  当前,中国—东盟经贸中心挂牌运营,中国—东盟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快推进,面向东盟、拓展RCEP的跨境服务加快集聚。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通过工程竣工验收,总投资约100亿元的中伟新材料一期项目开工建设……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落地,面向东盟、拓展RCEP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加快构建。截至今年6月,广西自贸试验区累计签约项目229个,签约金额2070.2亿元。

  外贸外资发展渐入佳境,新加坡GLYKEN集团燕窝肽萃取精华粉生产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产。今年1—7月,广西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完成1136亿元,同比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同比增长330%。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广西自贸试验区充分下放行政权限,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速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

  大力简政放权,实现545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下放162项自治区级行政权力,117项自治区级权责事项纳入负面清单制放权,有效降低市场制度性交易成本。数字化服务加快推进,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事通办”,超过95%的涉企和个人业务实现线上办理。

  国际化服务不断提升,启动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深入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外籍高层次人才入境“一窗办理”。法治化服务日益完备,三个片区设立自贸试验区法庭、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不断完善法治化服务体系。

  “将通过系列规则对接、制度创新和简政放权,实现自贸试验区与东盟国家由人员、商品、资本的流通互换,迈向更深层次的技术、标准和规则互通互认,推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广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杨春庭说。(广西日报 记者 周红梅 简文湘)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