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落户带来诸多利好,我区紧锣密鼓筹办抢抓机遇 以青春之笔书写壮美广西体育新篇章
“环广西”的成功举办为我区积累了承办大型赛事的经验。
广西青年运动员在进行摔跤项目训练。
桂林市榕湖小学学生在练习击剑。
广西体育中心俯瞰图。本报记者 徐天保/摄
●编者按
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将于2023年7月至8月承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目前,我区正按照倒计时挂图作战,全力以赴抓好各项筹备工作。此次盛会有何意义?为何能落户广西?将给广西带来哪些机遇?筹备工作进展如何……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学青会筹备进行时”系列报道,向您一一道来,敬请关注。
8月的南宁,在时常不期而至的降雨洗礼下,顶部造型宛如两片绿叶的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显得愈发清新。在它的一旁,数十栋楼宇正如火如荼施工,人们在这里为两年后将举行的一场盛大青春之约精心准备一个温馨的港湾——青运村。
这场青春之约就是2023年由广西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它将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举办的一项大型运动会,也是我区承办的第一个竞技类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这是一场以青春之名赴青春之约的魅力盛会,它的成功举办,必将在建设体育强国之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成功举办,也必将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历程中树起一座丰碑。
1 两次接旗 双剑合璧 有一种使命无上光荣
这是一场凝聚青年力量、勇担青春使命、意义非凡的青春之约。
2019年8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广西承办2023年第三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当年8月18日,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闭幕式上,广西接过会旗,全国青年运动会正式进入“广西时间”。时隔近两年后,2021年7月17日,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闭幕式上,广西再次接过会旗,而这面会旗的名称则变为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会旗。
会旗变化的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体育事业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
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了该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合并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改称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2021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会商后明确,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于2023年7—8月在广西举办。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筹备工作竞赛组织专家张恩祥认为,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的具体改革措施,意义非凡。广西如果能够成功举办,将会起到示范作用。
全力办好此次盛会是广西各族儿女的无上光荣!
2 壮美广西 魅力舞台 有一种荣誉实至名归
这是一个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魅力的舞台。
秀甲天下,壮美广西。八桂大地的山山水水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刘三姐的歌声也传唱四海。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刘三姐的经典唱段余音绕梁,但也唱出了古时广西的贫穷落后。
然而,时移世易,沧海桑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1237亿元,比2010年翻1.03番。2020年,广西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八桂大地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昂首迈进小康社会。
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成为国家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全区14个设区市均已开通5G网络,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
蒸蒸日上的体育设施建设也使广西拥有了具有基本满足运动会比赛要求的硬件设施。目前,全区共有80多个具备办赛条件的体育场馆,多数设区市已建有大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可容纳观众人数均超过2万人。其中,将承担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式的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可容纳观众人数超过6万人。
此外,广西还具有举办重大活动或比赛的丰富经验:连续十多年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投资与商务峰会,每届均得到我国及东盟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先后成功举办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顶级体育赛事。“纵观3年“环广西”赛事组织工作,让人感到非常高兴。‘环广西’是今年所有世巡赛中赛事运营做得最好的比赛之一。”这是2019年,国际自行车联盟理事会主席戴姆对连续3年成功举办的“环广西”的赞叹。
如今的八桂大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边疆巩固发展、人民生活幸福,为承办一届高水平的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计划,我区承办的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比赛项目中,南宁市作为主赛区将承担60%的比赛任务,另外40%赛事由其余的13个设区市分担承办。这意味着八桂大地都将是此次盛会的舞台。
通过这个舞台,广西也将向与会嘉宾、运动员、教练员、媒体记者和观众们展示秀美的风光、多彩民族文化和丰硕的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提高我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体育强区 喜迎利好 有一种机遇千载难逢
这是一个加快推进体育强区建设的难得机遇。
青春因体育而充满活力,体育因青春而魅力四射。曾经,广西发挥灵、小、短、水等项目的优势,培养出李宁、吴数德、莫慧兰等一批叱咤国际体坛的名将,竞技体育实力一度位居全国前列。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开始走上漫长的下坡路,并长期在低谷徘徊。
雄心未泯的广西痛定思痛,发出了“建设体育强区、重振广西体育雄风”的时代呐喊。“十三五”以来,自治区体育系统直面矛盾、动真碰硬,勇于斗争、敢于突破,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狠抓作风、管理、基础、人才、训练、保障等,创造性实施广西体育“123458”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局系统管党治党宽松软、作风散漫、违法违纪问题频发、竞技体育翻身乏力等突出问题,实现了体育局系统由“乱”到“治”再到“进”的根本转变和历史性突破。竞技体育持续20多年的滑坡势头得到了根本遏制,运动成绩止跌并明显回升。2016—2019年,广西运动员获世界三大赛金牌28枚(2020年疫情影响世界大赛暂停),比“十二五”时期提升12%。“十三五”期末,全区青少年运动员注册2.33万人,比“十二五”末增加5倍多,根本解决了体育后备人才匮乏的问题。在2019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广西健儿取得了22金、37银、33铜的喜人成绩。
体育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18年7月,自治区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共建协议,明确了7大方面52大项目标任务和项目清单,开创了在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体育强国部署之后首个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共建体育强省(区、市)的先例。2020年,自治区政府印发实施《广西体育强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从2020年起,用15年时间建成“体育综合实力强、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体育强区”。
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落户,无疑将加快体育强区建设的进程。为备战此次盛会,我区将创建实施六大体系方案,从场馆设施、后备人才、科医、训练和政策等多个维度抓好备战。自治区体育局重大赛事项目协调推进办公室主任陆学杰告诉记者,以比赛场馆为例,为高水平办好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比赛场馆设施无论是新建、续建还是改扩建,都将按举办全国运动会的标准来设计、施工。“这意味着通过举办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广西的竞技体育比赛场馆水平将迈进全国先进行列,从硬件上进一步筑牢体育强区建设的基础。”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李清先表示,广西教育系统将以全力办好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作为落实体教融合工作的标志性广西工程,在办赛中体现广西特色,以此推进广西体教融合工作向纵深发展。
4 新的时代 新的担当 有一种神奇是1+1>2
这是一台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从成功举办全国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的经验来看,能够举办一次全国性运动会,都会促使举办地体育竞技水平、体育设施建设上一个台阶,群众性体育运动得到普及,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张恩祥说。
承办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山西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在主赛区太原,通过科学规划、精细施工,滨河体育中心被修葺一新。新馆不但设施先进、造型独特,同时兼具城市游园功能。为树立文明城市形象,太原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鼓励企业加强管理,一举解决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商家占道经营等城市痼疾。而筹办此次盛会的4年,是山西省投资及消费增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4年。以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为牵引,该省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坚定迈上转型综改、创新驱动之路,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盛会召开举行的11天里,500名嘉宾、33个代表团、1.8万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技术官员及1600多名新闻记者聚集太原,聚焦山西,极大提升了山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难想象,承办由全国青运会和学生运动会合并而成的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将会收获1+1>2的丰硕成果,加速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体育局局长李泽表示: “承办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是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的具体举措,这个盛会具有巨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效应,将扩大广西的美誉度、影响力,展现我区巨大发展成果,也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区的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巩固,促进包括体育在内的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广西日报 记者 钟文昌 徐 哲)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自治区体育局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