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6月14日电(吴小舒)“那时候,饭都吃不饱,没有奶水,女儿梁足英出生第一天,就吃粽子。那是我嚼碎成汁了,再喂给她吃。” 回想近半个世纪前的艰难岁月,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的梁英迷和梁足英母女俩潸然泪下。
“现在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我们乌英苗寨不仅过端午节,有时候还举办包粽子比赛。”感怀当下多彩的节日生活,母女俩又幸福满怀。
一个粽子,两种心境,折射了这座深山古老苗寨的巨大变迁。
乌英苗寨位于杆洞乡桂黔交界的大苗山深处,其行政区域属贵州、广西两省区。该屯145户共700多人,房屋以 “插花”的形式居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
苗寨内外,随处可见野生粽子叶。临近端午节,梁英迷和梁足英母女俩一片片精心挑选采摘。68岁的梁英迷说:“以前太穷了,种得的米只够吃几个月。几十年前,我们都不知道端午这个节日。但是在乌英,婴儿刚刚出生时,就吃粽子了。”
梁英迷介绍,五六十年前,乌英以种糯米为主,产量很低。大人平常基本上都吃不上米,大多吃的是红薯、木薯等杂粮,即使是妇女们怀孕坐月子也是如此,糯米只留给一两岁的小孩吃。
1975年,梁英迷的大女儿梁足英出生,当时正是农历九月,刚刚收谷子。家里有点糯米,因为米实在太少,只能用包粽子的方式来煮。梁英迷每天用一小抓,包一个鸡蛋大小的粽子。煮熟后,梁英迷嚼碎成汁,喂给女儿吃,她自己一口都舍不得吃。
“那时候,我没有米饭吃,更没有肉吃,所以没有奶水喂她。”梁英迷含泪说道。
两年后,梁英迷的大儿子出生在三月,正值青黄不接的季节。家里已经没有米了,刚刚出生的儿子,只能吃红薯和木薯。一直等到秋收的季节,儿子才吃得上粽子。
而端午节正是缺米的时候,吃不上粽子,那时候乌英也不过这个节日。
糯米和粽子,对乌英人来说,极为珍贵,贵如生命。一直到现在,乌英还保持着,小孩满月时大人赠送禾把和糯米的传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杂交水稻的推广种植等,乌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水、电、楼、桥等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建成,使苗寨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迎来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新时代。
今年是乌英实现整体脱贫后,迎来的第一个端午节。以前,不过端午节的乌英群众,在节日前后那几天,也开始忙碌着准备包粽子。
在乌英,赠送禾把和粽子,承载着对生命健康平安的希望,代表着“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美好心愿。如今,这愿景已变成了现实。 (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