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卓雯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转变金融发展方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合作,努力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改革、创新、开放始终贯穿在广西金融发展的脉络中交响和鸣,奏出金融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和谐乐章。
建党百年之际,从偏远山乡到边贸互市,从田间地头到产业园区,从重大项目到小微个体,都深深烙下金融改革的印记。广西金融业由相对滞后到蓬勃发展,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多元化现代金融体系渐行渐近。
打破瓶颈,深耕农村金改“试验田”
当下,“中国芒果之乡”田东县遍地芒果飘香。一个产业兴、旅游旺的丰收季节又来了。
田东县那拔镇那练村的致富带头人覃恒荣,对平生第一次获得贷款记忆犹新。“2011年前后,家里要发展种植、养殖业,因为贫穷,钱一直是个问题。自从我家评上了信用户后,很快得到田东农村商业银行4000元信用贷款扶持。”
第一次“尝鲜”,让覃恒荣开了窍。这些年来,每当遇到资金困难,都能得到田东农村商业银行的大力帮扶,他家先后得到贷款支持100多万元。后来,那练村也评上了信用村,凡是需要银行贷款发展生产的农户,都可得到农村商业银行发放的信用贷款。
这一切变化,都源于一场意义重大的农村金融改革。田东县于2008年年底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以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为目标,探索破解三农金融服务难题。
人民银行百色市中心支行行长黄绍进向记者介绍,田东县通过优化农户信用信息体系,搭建农村支付体系、产权交易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构建了包括机构、信用、支付、保险、担保、村级服务组织在内的“六大体系”,最终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发展“田东模式”,促进了当地经济金融的较快发展。
“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减轻了农民的成本,提高了放贷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商业银行放款难和风险防控难题,田东县农户的有效贷款需求满足率达95%以上。”黄绍进说。
“十三五”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在全区升级推广,涉农资金不足、农民贷款难等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截至去年末,我区实现银行保险机构服务乡镇全覆盖,支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创新信用县(区)5个,全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覆盖率分别达到59.30%、55.87%、58.31%,“三农”保险保障规模跃居全国第5位,农业担保服务县域全覆盖,建立“三农”金融工作室13422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农村金改红利,正在八桂乡村大地播撒,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打通堵点,畅通血脉滋润实体经济
从北海市国际客运港坐船出发一路向南,经过1个多小时的海浪颠簸,就到达广西最大的海岛——涠洲岛。在岛上生活了50多年的岛民邓恒连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开起民宿客栈,“没有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邓恒所说的信用社,就是北海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涠洲信用社。这是涠洲岛上唯一的金融机构,自1952年设立至今,已为岛上居民和游客提供金融服务长达69年。
由于经济总量小、远离陆地、营运风险大成本高等原因,一些金融机构陆续撤离了涠洲岛,只有涠洲信用社坚守了下来。多年来,涠洲信用社推广以农村产权为标的的抵押担保方式创新,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担保难问题;通过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有效信贷投入,极大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为了让海岛居民能享受到普惠、优质的金融服务,我们必须坚持下去。”涠洲信用社主任邹珂说。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两者循环通畅,实体经济才能生机勃勃。涠洲信用社坚守的背后,是广西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金融业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短板,不断打通金融服务“痛点、堵点”,以“支农支小”为立足点,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持续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提质降本。
财政金融协同。推出以间接贴息为核心的准政策性信贷产品“桂惠贷”,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享受优惠利率的市场主体覆盖面。截至今年5月20日,全区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桂惠贷”1099.13亿元,惠及4.10万户市场主体,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22%,直接降低相关市场主体融资成本22.15亿元。
完善机制体制。建立政金企对接机制、建设广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在全区14个设区市设立首贷续贷中心、建立全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等,织密普惠金融保障网。
提高供给质量。持续推动融资方式、融资渠道、融资产品创新,普惠金融贷款投放力度创历史新高。今年4月末,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达6828.41亿元、10346.19亿元。
金融业改革创新,正打通条条血脉,激活创新创业热潮,壮乡处处生机勃勃。
打造门户,金融开放跑出“加速度”
从南宁大桥北端向南眺望,中国—东盟金融城高楼林立、气派非凡。3年来,220多家金融机构(企业),以及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广西服务基地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平台相继在此落地。这一片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域已初具规模,金融中心集聚功能逐步显现。
“十三五”时期,是广西金融改革加速推进的5年。2018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13部委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创新再次提速。经过3年努力,我区“六大”改革创新全面向深推进,131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启动,取得重要成效110项,形成一批金融改革突破性案例,建成一批重要金融发展平台,金融开放门户成为我区金融发展大引擎、开放合作大平台。
这场覆盖全区的深刻改革,正带动广西金融业大步向前,成为我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据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区社会融资规模、各项贷款余额、保费收入等主要金融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广西在全国金融格局中地位上升;金融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主要指标增速高于总体增速,地方金融在全区金融体系地位上升。
去年末,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557亿元,占广西本外币跨境收支的40.75%,其中与东盟跨境结算量681亿元,占广西与东盟本外币跨境收支的60%,人民币继续保持广西与东盟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地位。
“‘十四五’时期广西金融发展仍然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将释放更多红利。”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说,广西将以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为总抓手,千方百计集聚更多金融资源和要素,进一步壮大金融产业,更好服务全区改革发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