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的支持下,2021年3月18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和南宁市优质企业、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三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开启共同育人的新模式。
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毕业生获得浪潮(南宁)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表彰。
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浪潮集团(南宁)公司、美斯达集团广西柯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给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技能大师颁发聘书。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在实操中。
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在上实训课。
高级模具制造专业班学生开展模具装调实训活动。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参加电气维修实训。
为使课堂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更好地衔接,2020年暑假,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派出老师到美斯达集团广西柯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学习生产新工艺。
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是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南宁市人民政府创办、市人社局主管的唯一一所国家级综合性技工院校。学院秉承“厚德尚技、知行合一”校训,恪守立德树人使命,为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学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彰显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赢得首府各大企业的广泛赞誉和学生及家长的普遍好评。
强化服务本地知名企业 助力首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
强首府必须要强产业,强产业首先要强工业,强工业的前提必须要大力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南宁市举办的院校,必须优先服务南宁市的优质工业企业——这已成为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师生的广泛共识。近年来,学院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强首府战略,让学生了解近年来南宁的巨大变化及发展前景,使家长、学生树立起“在南宁就业大有可为”的观念。学院积极推荐学生到本地知名企业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毕业生每年选择在区内就业的占70%以上,选择在南宁就业的约占65%。
对于本地知名企业,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更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浪潮(南宁)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是自治区、南宁市党委、政府引进的重点企业,2020年6月,该公司即将投产,而技术工人迟迟没有到位。学院主动联系公司,推荐96名学生前往该公司实习。学生们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为公司投产、增产、稳产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覃祖日等4名学生凭借专业水平过硬、技能扎实,直接被公司正式录用,成为重要岗位的业务骨干。
广西蓝水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南宁高新区引进的重大项目,属自治区“双百双新”产业项目。目前,学院共有65名学生在蓝水星公司顶岗实习,其中23名实习生今年7月毕业后,即被录用为正式员工。广西美斯达集团是自治区“双新企业培育计划”的重点企业,2020年4月疫情期间,公司正式投产,学院及时派遣技能大师为第一批录用的60多名员工开展高端技能岗前培训,为集团髙技能人才培养迈出第一步。同时学院及时安排机械类32名高级工、预备技师学生赴企业开展顶岗实习,为企业的复工复产作出积极贡献。
瑞声科技有限公司是自治区“双百双新”产业项目,目前学院有18名学生在该企业技术岗位任职,从事数控模具加工工作。今年3月10日,学院机械制造加工系向富士康集团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浪潮(南宁)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瑞声科技(南宁)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输送453名跟岗、顶岗实习生。
近年来,学院先后为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输送技能人才459人;为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原名为广西源正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美斯达集团广西柯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浪潮(南宁)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富士康集团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南宁燎旺车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累计输送技能人才700余人,为首府南宁强产业、强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学院与南宁高端制造业的重点龙头企业——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十多年的合作经历,目前成为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学院毕业生有168人,占企业员工总数20%左右,大部分已成为企业生产部门骨干,部分学生已在领导岗位任职。
2020年8月,学院创造性地推动本校自治区罗启典数控技能大师工作室、南宁市李明琨焊接技能工作室、南宁市李文伟模具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大师工作室进驻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促进双方在技能培训、设备研发改进、课题研究和科技攻关等方面的合作迈上新台阶。
强化市场需求导向 实施高水平育人
多年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绝大多数毕业生还没毕业就被“预定”,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据统计,学院2021届毕业生有2871人,截至今年4月,在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达2831人。这些学生一毕业就和就业单位正式签订就业协议或合同,预计今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6%。
实现高质量就业,源于实施高水平育人。学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从市场与行业需求出发,注重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着力培育技能过硬、技术过关的技能人才,促进专业链、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实现导向培养保证就业。同时学院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搭建以市内重点企业为主体的高质量就业平台,打通了从学院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学院设有机械制造加工系、机电工程系、汽车技术与运用系、医药化工系、商贸服务系、信息技术系等6个系41个专业,基本建立了与南宁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模具制造、数控加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等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今年学院还增设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3个专业,紧密对接南宁高端制造业、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智慧物流等区域主导产业。
强化职教助力脱贫攻坚 助推70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
2016年以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共接收来自平果、靖西、马山等地的“两后生”777名。学院对“两后生”们关怀备至、悉心培养。经过学习和培训,绝大多数“两后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学习、新生活。为了帮助有志向的“两后生”实现继续升学的梦想,2020年11月,学院与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企业新型学徒制,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方式开展培训,为“两后生”的长期职业生涯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在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学习期间学费全免,还享受其他各类补贴,学到酒店服务、茶艺等专业知识,毕业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来自马山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两后生”蓝素素说。蓝素素于2016年9月参加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为期10个月的技能培训后,获得“高级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2017年7月,蓝素素顺利在南宁饭店入职,扣除“五险”外,年收入3万元以上,为家庭脱贫贡献了力量。
蓝素素只是众多“两后生”的其中代表。三年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锚定“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目标,精心为“两后生”开展技能培训,助推70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
强化非学历技能培训 再塑社会服务优质品牌
作为南宁市职业技能培训的排头兵,广西南宁技师学院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双千结对”岗位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近年来,年均完成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高级技师等各类非学历培训9000多人。南宁市重点企业的技师和高级技师中80%是在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和成长起来的,学院已成为南宁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力军。
今年,学院认真贯彻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精神,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等工作重点,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需要和就业创业需求,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目前学院已获自治区人社厅批准院校评价职业59个(含101个工种)、社会评价职业53个(含103个工种),试点职业工种数量为全区各院校最多。试点工作启动后,将进一步促进南宁市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校企深度合作 为学生搭建更广阔舞台
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是南宁市最早建立的技工院校之一,也是南宁市技工教育体系的领航者。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发展的合作办学之路,累计向社会输送了10余万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先后与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美斯达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南宁科技园、广西玉柴集团、浙江吉利汽车集团等69家区内外优质企业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系,600多名学生参加订单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派出高技术技能人员到学院开展教学活动,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研发新产品。企业每年接收学院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4000多人;学院给企业员工开设新型学徒班,每年为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超2000人次。
学院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优质院校进行校校合作,畅通学生升学深造之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搭建更广阔舞台。
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3月18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和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美斯达集团广西柯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浪潮(南宁)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合作框架协议,开启技师学院、高职院校、知名企业三方共同育人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将打破技工院校毕业生学历壁垒,让学生在技能和学历提升、实习就业上实现多赢。
新气象已经展现,新篇章正在谱写。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学院实现跨越发展、内涵发展的关键之年。“学院将对标对表国内高水平技师学院和高等学校设置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内涵建设、提质赋能,奋力打造国内先进、区域一流的高水平技师学院,全力为首府南宁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广西南宁技师学院负责人如是说。
本报记者宾艺苑 通讯员覃建松
(本版图片由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